第427章 大明盐课变革(二)(第2页)
“陛下,这样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老臣请恳您收回成命!”方从哲趴在地下低声劝谏道。
朱由校无所畏惧地朗声说道:“为了大明税收,对于这些人的反对,何足惧哉!”
看着态度一脸决然的皇帝,方从哲不知该如何劝谏,但大明现在的盐课的确有点说不过去,大明这两年要不是靠抄家所得维持着,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同时开展的几场大战与连续多年的旱涝灾害。
看着三人不说话,朱由校继续说道:“对于现在大明的食盐价格体系与利润分配情况,朕是十分不满的,准备试行的长芦与山东盐运司,除了采用自己开厂制盐外,也要制定标准的出货价,另外再在出货价基础上征收二十税一的盐税,其它盐运司与盐课司皆是同时进行!”
说实话,朱由校真搞不懂老朱同志当年为何会制定出三十税一的祖制,关键这些无耻的官僚士绅连这三个点的商业税都不想交,都在变着法的偷税漏税。
朱由校一边在草纸上一边计算一边说道:“另外,之前盐运司与盐课司从灶户手上能用一石粮食换取一引盐,说明一引盐的成本差不多是五钱银子,也就是一文七一斤,现在盐运司用水泥池子自己晒制食盐,成本怎么着也能去到一文五,这就当一文五好了,加上官吏与雇佣工人的成本,朕算最终的制盐成本两文好了,也就是六钱银子一引。
在制盐总成本两文钱每斤,也就是六钱每引的基础上,以后出货价还是统一定在二两银子一引,也就是六文七一斤,给商人的价格再加上二十税一的盐税,也就是最终的出货价变成了二两一钱一引。
按照两百万引的标准,一年的纯利是三百万两,若是按照三百万引标准,纯利则是四百五十万两,四百万引的话,则是六百万两!”
深知盐课与财税的李长庚,在听完朱由校的换算方法后,不由得眼前一亮,等朱由校算完账后,连忙附和道:“陛下如此算法,臣真是闻所未闻,有如醍醐灌顶,若按照新的盐政与盐课标准执行,不仅能保证盐运司的利润,还能保证盐税的稳定,只是不知这盐税该由盐政清吏司收还是户部十六道清吏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