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要多生皇子(第2页)

 他的兄弟只剩下了一个朱由检,万不得已朱由校也不会轻易放弃他,面对如今的局面,他心里也不是很好受,尽管灵魂上与朱由检不是亲兄弟。

 “夫君,以后我们的皇子们会不会也会出现兄弟阋墙?”范思蕊内心十分担忧地问道,今年他也才是个未满十八岁的少女。

 朱由校沉默了许久后,转过头朝范思蕊反问道:“夫人觉得你夫君比世庙如何?”

 面对朱由校的反问,范思蕊愣了片刻后,才徐徐说道:“夫君与世庙各有长短,妾身不好比较!”

 对于范思蕊模棱两可地回答,朱由校并没有为难他,而是淡淡望着天花板,眼神迷离地说了一句:“连太祖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啊......”

 皇子们多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虽然老朱同志定下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制,而且大明也在历朝历代中算是最为平稳渡过皇权交接的朝代,但不意味着父子猜忌与兄弟阋墙之事就没有发生。

 更为重要的是,老朱同志定下的立储祖制,也有着很大的弊端,若嫡子或长子出现智商低下或者身体残缺,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封建王朝,将会是一场严重的政治灾难。

 就算按照祖制确立的储君智商与身体正常,但无法避免地造成文官们集体靠拢储君,给皇帝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

 因为只有皇帝早逝,他们的投资才会以最快速度变现,大明出现太多东宫五六品讲官一下子跃升至入阁辅政的一品大学士了。

 包括朱由校自身就有这样现成的案例,而且还不止一个,内阁有次辅徐光启与主政一方军政的阁臣孙承宗。

 此外,六部还有前礼部尚书魏广微与礼部侍郎黄立极,而且现在他俩都是主政一方,未来也会是内阁大学士的重要备选。

 朱由校自己在进行皇权交接时,已经无法避免这种现象,但今后自己与储君进行皇权交接时,自然不希望这种现象重复上演,起码不会让詹事府讲官这种投机取巧的储备大学士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