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筹备京师武学(第2页)

 人的问题好解决,但建校的事情可并不是两个副祭酒坐下一商量就能定个七七八八,而是要去实地勘察,并且还会涉及到土地转让的棘手问题。

 至于建筑物的建造,反而显得较为容易,毕竟已经有了西山武学珠玉在前,他们直接借鉴一下即可。

 京营第六到第十营的日常管理问题,他们去年才刚完成整顿,今年三营人马更是参加过大宁之战,纪律性与战力已经高出一般的边军或标兵营不少,戚金虽是刚接手不久,但也不用花太多的心思在权利过渡上面,毕竟主要将领皆出身西山武学与禁军,还没有形成各种互相攻击的山头。

 而军事变革会议的召开时间,已是戚金接手京营五营近一个月的时间,有了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长期带兵的戚金早就顺利接过了这支经孙祖寿整训过的军队,他只需要在孙祖寿的基础上加强即可。

 此外,京营六营都在京城的东面与北面,而京师武学的学址就选在了京营第八营的附近,所以戚金能有不少的时间放在京师武学的筹备与建造上面,毕竟皇帝给他建设武学的时间可是只有一年,他和王之臣必须争分夺秒,争取在年前将所有的前期筹备工作做好,等来年过完春节后即刻动工。

 因是奉旨建武学,一般的老百姓都不敢与县里的吏员斗,更何况是朝廷六部的高官,虽有零星的地主士绅漫天要价,但都被户部与礼部找到的各种由子下,他们皆不得不选择了退让,接受了朝廷定下的转让条件,同时还答应优先录用他们来工地做工。

 会议结束后没到三天,关于两府与督抚调动的诏书经过了皇帝批复与用印后,纷纷由行人司带着向大明各地送去。

 这次官员的调动,几乎涵盖了大明的天南海北,有西南四川的朱燮元,有西北的亓诗教、祁秉忠、侯世禄、赵光远、黄守魁、杨肇基、王威、王在晋与孙承宗,也有辽东的李光荣与刘渠,以及东南的温体仁及商周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