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可是朱元璋的眼睛(第3页)

 “既然大家都来了,就议一议吧。”

 “看看该咋处罚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代王。”

 朱元璋话音一落,下面不少官员恍然大悟。

 他们明白,朱元璋其实并不生气。

 若真生气,他自己就定了罚,哪会问他们这群臣子。

 如今朱元璋这么一问,明显是要百官给个台阶。

 见状,刑部侍郎赵勉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明鉴!”

 “代王用高薪挖别家王爷的人不对,该罚!”

 “但他先前立了几次大功,朝廷还没赏呢。”

 “臣以为,不如功过相抵。”

 “这次代王的过错不追究,未赏的功绩也算了。”

 老朱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功过相抵,不罚不赏!

 毕竟朱桂这次确是做错了。

 要是其他王爷或别的行当都这么明目张胆地以高额报酬挖墙脚,那村里还不乱了套?

 更何况朱桂还拉拢了锦衣卫,虽说是退休的锦衣卫,但也踩了条线。

 因此,朱桂这事,老朱必须定性为错,并施以惩罚。

 当然,定性归定性。

 实际上,朱元璋也有理由说。

 不是不想罚,而是朱桂的功绩太多,刚好抵了过。

 这样一来,既不用真的惩罚朱桂,还省下一大笔奖赏的银子。

 再者,因老朱定性此事为错,也让其他王爷不敢效仿。

 毕竟,其他王爷可没朱桂那样能功过相抵的功绩。

 想到这,朱元璋下令:

 “那就这么办!”

 “鉴于代王朱桂昔日功勋赫赫,这次虽犯错,但功过相抵,不罚不赏。”

 “来人,拟旨,速送大同府!”

 朱元璋一锤定音,朝堂上百官都松了口气。

 果不其然,朱元璋的雷霆之怒,雷声大雨点小。

 对朱桂的惩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说是功过相抵,实则是朱元璋有意庇护朱桂。

 毕竟过去的功,再大也是过往,曾经有免死金牌的,朱元璋也能下手,所谓功过相抵,全看老朱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