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生育工具(第2页)

 陶光啸此言,虽可能减损朱棣自行解决草原问题的功绩,甚至招致皇上轻视,认为其连这点小事也摆不平,但寻求外援,总好过将来被三面夹击,败北收场。一旦朱棣强行出征不成反被笑,那可真是颜面扫地。

 因此,陶光啸建议朱棣先请示皇上。

 “你认为需要禀告父皇吗?”

 燕王朱棣沉思。

 上报,无疑是最保险的做法,以朱元璋调动大明两百万雄师的实力,无论大汉隐藏多深,即便联合瓦剌、鞑靼,亦不足为惧。

 上报虽无功,却也无过。

 然而,朱棣不愿接受这样的安排。

 目前,他在年龄上不及秦王朱樉有利,在功勋上又逊色于朱桂,朱棣深知,若求稳,则帝位无望!

 因此,他必须冒险一搏,绝不上报,誓要凭自己的力量荡平草原叛乱。

 “上报之事,不必再议。事成之后,我自会呈上详尽战报给父皇。”

 燕王朱棣权衡之后,决定独自承担。

 陶光啸听罢,未再多言坚持上报,毕竟,求稳或冒险,皆为策略,胜负未分前,无人能断言对错。

 “好!既已决断,我必倾力辅助!”

 陶光啸拱手,语气坚定。随后,他着手部署,无数密探如影随形,监视着漠北草原上的大汉、瓦剌、鞑靼。

 而瓦剌与鞑靼在被监视的同时,也展开了反侦察,双方使者秘密前往大汉交涉,尽管行事隐秘,仍逃不过陶光啸的耳目,消息迅速反馈回来。

 得知这一动向,陶光啸心中警铃大作。

 瓦剌与鞑靼对大明的草原政策极为不满,却碍于实力不敢妄动。

 一旦获得大汉这新兴强援,恐怕将勇气倍增,三部联合叛乱,对燕王府而言,将是严峻挑战。

 “故而,大汉的态度至关重要!”

 陶光啸眺望漠北,长叹道。

 在大汉的会客主帐内,瓦剌与鞑靼的使者并肩而坐,对面则是大汉的接待官,同时也是锦衣使者的化身。

 “大明欺人太甚!我们已臣服,他们却在草原推行佛教,分裂我们的部落。若再不反抗,草原上的狼群将沦为绵羊!”瓦剌使者愤慨言辞,满是对大明的怨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