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这话是实情

 未曾料到,老朱听闻此言,竟倡议所有藩王效仿,这倒是朱桂始料未及的。

 内心深处,他多少有些不忍,毕竟自己实行九九六,实属分内事务繁重,不得不为之。

 而对许多人而言,九九六可能只是无谓的煎熬,徒增辛劳,于事无补。

 在朱桂眼中,努力值得鼓励,但盲目的努力毫无价值。

 更让他担忧的是,一旦坦诚相告,蓝玉恐怕立即将这“九九六开悟法”用在自己儿子和义子身上,那无异于对孩子的一种折磨。

 沉吟片刻,朱桂心中有了计较:“传言非虚,但并非人人依此作息便能悟得神器之秘,关键还在天赋。父皇让诸多藩王尝试,至今无人成功,便是明证。”

 朱桂摊手,言语间既未全盘否定九九六的价值,又巧妙地为自己的论点加上了“天赋”这一前提,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让那些尝试未果者知难而退,不至于盲目跟风。

 “原来还需天赋???”蓝玉眉头微蹙,虽感意外,却也认同。他自认并无此天赋,转念一想,或许儿子和义子中有人能胜任,于是决定一试。

 “没错,且需在九九六期间不断处理公务,不可虚度。”朱桂进一步说明。

 “连轴转处理公务?”蓝玉一时语塞,不明其理,但鉴于朱桂已有所成,也不便质疑,决定姑且一试,毕竟“实验品”是儿子和义子,而非自己。

 “确实如此,时候不早,我们进去吧。”朱桂敷衍一句,行至朱标房前,轻笑一声。

 朱桂暗自筹谋,欲以此法激发大明朝臣的积极性。甚至设想,在某位九九六官员熟睡时,透露些小发明的灵感,使其误以为梦中所得,从而增强自己言论的可信度。但这念头仅在脑中一闪而过,随即抛诸脑后。

 门扉轻启,朱桂与蓝玉步入,朱标的声音略带疲惫:“进来者自寻座位。”

 朱标在朱元璋面前强颜欢笑,实则耗尽心力,一回府便卧床不起。

 “兄长无需勉强,以你这身子,即便缺席,父皇亦不会责怪。”朱桂见朱标额间渗汗,忧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