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火速赈灾(第2页)

 “除了维持衙门运转的必要银子之外,全部都拿出来赈灾。”

 想了想刘崧又道:“王爷,如果可以的话……下官想,能不能先动用一下,应天府拨给燕京,用来建造新都的银两去赈灾?”

 朱瀚笑眯眯的看着刘崧:“刘大人觉得,这笔银两可以轻易动用?”

 对于朱瀚的质问,刘崧只是淡然的摇了摇头:“建设国都,关系到我大明的国本,这笔银子,当然不能轻易挪作他用。”

 “可是,这次受灾地区的百姓,同样也是我大明的国本。”

 “如果不能让自己的百姓吃饱穿暖,在关键的时刻能够得到救助。”

 “那么,我大明的都城,建立的再富丽堂皇又有什么用?”

 “很好!”朱瀚赞许的点点头:“就按照刘大人说的办。这笔银子,本王批准你用了,而且想用多少就用多少,事后也不用还。”

 朱瀚大手一挥,大方的说道。

 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石见银山那是真真正正的银山。随便挖一镐头下去,都能挖出来大把大把的银子。

 反正短时间内,他们是完全不用担心,银子不够用点。

 朱瀚只是很感慨,刘崧不愧是连朱元璋都敢骂的人,什么办法都敢说啊。

 这家伙难道就不怕,自己这个英王事后收拾他?

 要知道,建设燕京对于朱瀚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政绩。

 至少在旁人的眼中看来,绝对是如此。

 否则的话,朱瀚也不至于如此上心啊。

 不仅亲自来燕京监工,又是弄什么招标大会,又是弄什么公审大会的。

 现在好不容易稳定下来了,刘崧竟然能因为其它地方的事,就提议动用建造都城的银两?

 这就好比后世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好不容易从各种地方坑蒙拐骗了几百万,想要投资一个大项目。

 可公司的经理,却跟董事长说,公司的某某部门因为一些原因发不出工资了。

 先把这个大项目的钱拿出来,给员工们发工资吧。

 但凡董事长没有当场炒了这个经理,都算他跟董事长沾亲带故。

 而刘崧却完全不考虑这些。

 朱瀚的想法是发么,从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唯一想的只有一件事,怎么把救灾这件事做好。

 新都成没有建造完毕之前。

 朱瀚,徐达,刘崧三人,就是燕京唯一能够做主的人。

 在他们的目标达成一致之后。

 整个燕京都迅速的运转起来。

 这个时候,刘崧也突然发现了,把工程给那些商人去做的好处。

 那就是,朝廷几乎不需要在投入人力物力,去管理这些工程了。

 只要留下监督人员,按照标准验收就行了。

 这要是换成以前,这些工程说不定都要停一停了。

 朝廷大肆收购粮食,这也导致了粮食的价格一天三涨。

 早上一石粮食还不到一两银子,到了晚上已经涨到一两二钱了。

 虽然大同大旱的消息,还没有完全传开。

 但是,很多鼻子灵敏的商人,已经从朝廷的动作之中,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刘氏粮行,大掌柜刘平安正在记账。

 旁边一个衣着华贵的年轻人,有些但有的问道:“三叔,咱们现在涨价真的没有问题么?朝廷大肆收购粮食?我们为什么不干脆降一点价,这样也能处理一批陈粮啊?”

 刘平安笑眯眯的瞪了刘叶一眼:“你小子懂什么?”

 “就是因为朝廷大规模收入粮食,所以这情况才不对劲呢。”

 刘叶不解:“三叔,收粮食而已,朝廷每年都收粮食,这有什么不对劲的?”

 “笨!”刘平安也不生气。自己这个侄子什么都好,就是为人太过老实了一点。

 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

 经验这种事可以慢慢教,时间长了也就回了。

 可脾气性格,却是轻易无法改变的。

 老实人,用起来才更加放心啊。

 “你好好想想,朝廷一般什么时候收粮食?”

 刘叶皱着眉头想着:“一般都是秋收之后,用来补充官仓,或者大军出征什么的吧?”

 刘平安点了点头:“这就是问题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