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1章 借调纪委(第2页)

 谁被请进纪委大楼里谈话,头上乌纱帽恐怕不保,还有可能与铁窗为伍。

 经过严格且繁琐的手续,红旗轿车方才缓缓驶入这座神秘大院。

 在绿树成荫的柏油路面行驶几百米,车子终于在一栋三十多层高的灰白色建筑前停下。

 袁仲翰陪着厉元朗走进大楼里,乘电梯上到二十五层。

 敲开纪委办公厅秘书长办公室的门,厉元朗见到纪委常委、纪委办公厅秘书长王鹏。

 五十几岁的王鹏,中等个头,不胖不瘦。

 绷紧着脸,这和厉元朗见过纪委人员,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似乎他们的面部笑神经已经锁死。

 当然,袁仲翰是个例外。

 袁仲翰把厉元朗介绍给王鹏认识后,知趣的转身离去。

 “元朗同志,这次把你叫来,有件事情向你宣布。”王鹏简明扼要,直奔主题。

 “一会儿,侯副书记将亲自接见你。”说罢,王鹏看了看表,抓起桌上红色话机拨了出去。

 显然,这是向侯允顺请示。

 先前,厉元朗专门了解过京城纪委。

 纪委设有书记一名,就是林维宽。

 副书记八名,其中排名第一的副书记,身兼书记处书记,还有监委会主任,官至副国级。

 其余副书记都是正部级。

 纪委共有三十八个内设机构。其中,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研究室、法规室等15个职能部门是副部级机构。

 第一至第十一监督检查室,第十二至第十六调查审查室也是副部机构。

 像新闻传播中心、纪检监察杂志社等7个机构,则是正厅级。

 也就是说,京城纪委属于高配。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强调纪检监察的重要性和重视程度。

 二来,方便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的调度。

 级别高,办案时可以调动其他省份相关部门人员。

 审理案件时,主审官员官职和被审人员相当或者高出一些,不会招致对方轻视,有助于给其施加压力,降低不配合的难度。

 王鹏打完电话,告诉厉元朗,现在就去侯允顺办公室见他。

 这位侯副书记,厉元朗只在电视里见过,以前并无交集。

 厉元朗昂首挺胸,和王鹏乘电梯又往上几层,见到了这位年近六十的侯副书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简单寒暄完毕后,王鹏告辞。

 “元朗同志,请坐。”侯允顺把厉元朗让进沙发那边。

 等到侯允顺坐下后,厉元朗方才落座。

 侯允顺直截了当地说:“元朗同志,经过纪委研究并报请批准,决定调你到纪委,参加沽水市腐败案件的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