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二入公主府(二)(第2页)

 “因着温宪在慈宁宫长大,太后也好、皇阿玛也好,都不得不顾及一二。对着乌雅氏总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几次让她有了喘息之机。这次是她自己找死,为了小儿子,逼着、骂着、骗着、哄着女儿怀孕六甲还日日操劳,以至于酿成惨祸。” 

 “借着布嫔成为静妃,后妃对乌雅氏群起攻讦,皇阿玛对端静的愧疚之心还热乎着,此时不将温宪从乌雅氏名下移出,更待何时?” 

 说到这儿,宜修笑看了李嬷嬷一眼,意味深长道:“嬷嬷,你说,三个儿女有两个被移除玉牒,那在世人眼中,是被改玉牒的儿女嫌贫爱富,还是那个额娘不慈不爱,枉为人母呢?还有那个被留下的孩子,大家会怎么看,他还能有好名声,一帆风顺下去吗?” 

 “福晋远见非常人所及,只怕那对母子要尝尝爷之前被人不断诟病的滋味了!”李嬷嬷言辞笃定,忽的狡黠一笑,对宜修所谋所想赞叹不已。 

 得了李嬷嬷的称赞,宜修几乎要笑出声来,可她还有事儿要吩咐,便缓了语气,“那就劳烦嬷嬷,替我走一趟,借通嫔娘娘留的人传个信给静妃娘娘:双生莲蓬并蒂相依,互为依靠互为支撑,方得花开香更浓。” 

 “是,主子放心,正巧抚远将军府众人喜好、性格等名册已经编制好,通嫔娘娘一定会帮咱们穿针引线的。” 

 宜修缓缓坐下,甚是满意。反正这事儿不急于一时,怎么得还得看端静的态度、静妃的想法。 

 自己有九成把握,端静肯定是支持自己要将温宪玉牒改在静妃名下的。 

 端静如今成了固伦公主,身份、地位、权利的变化,不言而喻。她能站起来,静妃固然受益颇多,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静妃总是要生活在紫禁城,身边需要一个能支撑她坐稳妃位的人。 

 乌雅氏当年再不喜欢胤禛,还得让他娶自己,除了获取乌拉那拉氏的支持、帮扶母族以外,就是因为胤禵当年太小,而胤禛已经到参政年岁,能稳固她四妃的位置。 

 既然静妃是自己的盟友,宜修自然要多多打算一番,借着温宪被乌雅氏伤透心,太后恨屋及乌不喜欢乌雅氏和胤禵的机会,筹谋一番将温宪的玉牒改到静妃名下。 

 既可帮静妃坐稳妃位,继敏妃后,再度斩获一位后宫妃子对自己的支持,又能彻底将温宪拉倒自己这边,进而获得舜安颜、佟佳氏一部分人的支持,还能赢得端静鼎力相助。 

 最划算的是,整个过程没有任何风险。无论是自己宽慰温宪,还是指点静妃多多照拂皇宫内的公主们,做出思女心切进而爱屋及乌的姿态,都不会引起康熙和太后的反感。 

 甚至,能让两位紫禁城的主子,对自己这个皇家媳妇更加满意——宽慰悲痛欲绝的小姑子,照顾因女儿伤怀的庶母,能不贤惠?外人再怎么看,自己都是个和善、贤良之人,好名声这不就经营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