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危局当解(一)(第2页)
第一眼,胤祉觉得这人应是真的。倒不是因年岁对的上,而是那种骨子里散发出的礼仪、威严。同为经历过皇家多年教养洗礼的皇子,他能感受到老翁一言一行都透露着皇家教养,是任何普通人都伪装不出来的。
“草民朱慈炯携二子、众学子见过诚郡王。”朱慈炯多年来东躲西藏,吃过的苦不比寻常百姓少,但骨子里的皇家自傲还在。
胤祉坦然地接受了老翁的跪拜,甚至有些飘飘然,这一刻的象征意义太大,绝对会被载入史册……
前朝皇子叩拜当朝皇子,两个朝代在这一刻交汇,预示着大清真正从明朝手上接管江山,这一波捡漏赚大发了!
须臾 ,胤祉就褪去了刚刚的兴奋,内心又涌现一股悲凉:眼前这老人注定是活不成的。
无论他是否参与过这些年借他名头生事的起义军,无论他过往是否真的踏踏实实过日子,为了大清社稷安定,为了除去皇阿玛的心病,为了破京城、江南的危局,这个人,都得死!
“平身吧!本王受皇命而来,对朱三太子有三问,请您作答!”胤祉目光扫过在场人文学子,内心冷笑,这些人还真以为法不责众不成:完了,江宁府未来二十年文脉就此断了。
学子们见状以为能够见证大清皇室对明朝遗孤的善待,极大地满足了自诩正义、刚正不阿的虚荣心,集体起哄要胤祉当场问。
胤祉从谏如流,非常配合的当众问了起来,“一,近年来冒充朱三太子的人一茬接着一茬,敢问老翁,您可否当着众学子的面自述之前的经历,或是展示能表明您身份的证据?”
在场人纷纷点头,这话问的对,不验明正身,谁敢保证这人是不是冒充的,那刚刚之前自身的举动不就是“跳梁小丑”哗众取宠。
老翁见状当众说起了身世与经历。“草民幼年得父皇喜爱,十二岁就被封了定王,十三岁李自成入京,与大皇兄朱慈烺一同被俘,后待清军入关后,李自成兵败,流落民间……”
当年,崇祯帝临终前意图送走他们三个皇子,一方面是为了留后,一方面是要以待时机东山再起,没少教导他们如何在乱世中隐藏自己行踪……可惜,负责转移他们的太监王之心死了,成国公朱纯臣又小人行径,将他们献给李自成。李自成兵败后,他们彻底成了无根之萍。
“李贼兵败后,他携大哥朱慈烺逃走,草民和弟弟一路沿街乞讨求生,五弟不幸亡故……”
五弟才九岁,沿街乞讨能住什么地方,一场风寒活生生病死了……他也一度饿晕在寺庙门口,那时他曾想过是太祖显灵,让他有了容身之所,结果呢?
收留他的主持是竟然是一念僧人,他借自己的名头行造反之事,一开始他当然高兴,说不定有一天恢复大明正统……可惜,那些人杀人作恶、作奸犯科,压根不是为了光复大明,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恶念——大清没被推翻,那些曾接济过他的无辜百姓却被霍霍的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