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帝心难测(七)

 儿子们一走,康熙起初饶有心情地瞧着眼前撒泼打滚的静安,道:“今儿、明儿、后儿的私房,没了。” 

 静安痛呼:“不要,不要。” 

 “起来,给朕继续算。一定得把各家各户的支出,还有他们从国库借的银钱清算出来。朕要知道,国库里的钱,到底被那群狗东西用去哪儿了。” 

 “不要,不要,我要媳妇儿,我要春,春做的糕点最好吃了。哇哇,老爷爷,我要回家,送我回家……” 

 康熙瞬间没了耐心,下了通牒:“静安,你乖乖算出来,算好了,朕就送你回去,让老四家的给你办婚礼,将来还给你妹妹升位份;你要是算不出来,朕不仅扣你的私房,还要把春嫁给别人……” 

 静安的脑海里已经在想象出,装满私房的大箱子瞬间空了的场景,乖乖地爬了起来。 

 耷拉着脑袋回到书桌前,边哭边拨弄算盘珠子,对着眼前满地的账本抹眼泪,嘟囔着,“坏人,坏爷爷……我,我算,春要嫁我的,你不能给别人,哇哇哇……春,春……” 

 康熙眯着眼点点头,扶着梁九功出了御书房。 

 此时天色已经是黄昏时分,冬日冰冷的夕阳余晖,洒在康熙脸上,露出几丝诡异的笑容,与昏黄的日光很是协调。 

 康熙登基四十余年,朝野什么样,他门儿清。 

 难道江南之事不发,他就不晓得地方贪污、亏空? 

 不知道朝野贪腐之风愈演愈烈? 

 他当然知道! 

 江南贪污这事儿上,真正让他意外的只有两点:一是高达五千六百万的贪污、亏空数额,二是杭氏乃明朝最后一位太子朱慈烺的女儿。 

 至于朝臣们屁股底下干不干净?还用说,肯定不干净。 

 真干净的大臣,说实话,康熙也不敢重用。 

 毕竟,世上如像靳辅、周培公这种呕心沥血守江山、身心皆报国的臣子,真真是凤毛麟角。 

 所以,没点毛病,让人抓不住小辫子的臣子,他用着能放心吗? 

 再者,当官嘛,离不开酒色财气,更高一点的追求,无非是“名望”,图个名垂千史。 

 康熙明知道朝野上下都是贪官污吏,在江南这事儿上不干净,还要让明珠出头,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京察”,除了敲山震虎,就是要声东击西。 

 历朝历代,大臣和皇帝之间,甭管再如何君臣相得,都是在试探、争斗、妥协中互相磨合。 

 有个比喻非常生动——当皇帝要是跟臣子说,他想在御书房开个新窗户,无论理由有多充分,他们都会反对,因为只有反对才能彰显出他们是“贤臣”“诤臣”“能臣”…… 

 要是你先跟他们说,打算把御书房屋顶去了,在他们反对中先拉扯一波,双方僵持一会儿,再说这屋顶确实不好大动、开个窗户算了,那他们会弹冠相庆地赞同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