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天家亲情(第2页)

 瞧瞧,这就是自家人,给人不说,还愿意包了前三年的兵丁俸禄。

 一顿酒后,康熙许出去三个二等公的爵位,又从格日尔、仓津、车凌薅了三千匹好马。

 格日尔、仓津、车凌拍拍胸脯保证,愿意留在喀尔喀蒙古草原,听从朝廷调遣,一切行动都以大清的意志为指引。

 这话说的康熙喜笑颜开,美滋滋地认下了这三个“女婿”。

 至于正牌女婿“噶尔臧”,早就和其叔父(喀喇沁部落乌梁罕氏杜棱)、额娘(上任杜棱大妃)一块送至别院,那儿单独摆了一桌。

 端静给的理由很充足,让额驸和久未相见的亲人聚聚。

 听着正院大厅内时不时传来的嬉笑声,噶尔臧心如死灰,喀喇沁部落乌梁罕氏杜棱、上任杜棱大妃更是肠子都悔青了。

 与此同时,齐方起塞了一袋银子给留守营帐的梁九功,希望能让他的侍从,随着前往京城传旨封赏母亲的太监一同回京。

 “母亲上了年纪,又视力不清,请公公允诺,让我的侍从随传旨公公一起回去,好照看我母。”

 梁九功乐得给在御前得脸的六元郎面子,不仅敲打传旨公公,要好生照看侍从,更叮嘱他务必要顾忌六元郎母亲的身体,不可为了些许繁琐礼节为难人老太太。

 传旨公公手摸银锭,笑着请拿着小包袱的侍从同行。

 待侍从的背影消失在夜幕中,齐方起拱手谢过梁九功,缓步走回营帐继续研读《论语》。

 隔壁营帐内,“大病初愈”的赵御史,烛光投射在帐篷上的手不释卷的身影,心想:此人不出十年,定能位极人臣,振毅差他良多!

 顿时来了精神,书案前龙飞蛇舞一番后,让人将信送回京城,叮嘱小儿子一定要和同年们处好关系——

 六元郎虽不在京,但六元郎的师侄在啊,从王平岭入手,慢慢和眼前人拉近关系,将来定能受益无穷。

 连着三天,齐方起才成功把《论语》前十则,灌入伊勒德脑中,师徒二人早已没了初见时的精气神。

 一个恨铁不成钢,一个被折磨的生无可恋。

 七月初一,齐方起再次讲了孔子周游列国,伊勒德依旧双眼迷离,懵懵懂懂地听了两句又险些睡着。小小的伊勒德,爱武厌文  端静从最初的严母举起棍棒教导,到完全没脸见齐方起,也堪堪不过两日。

 转变心态后,端静彻底放弃了,巴不得康熙早些启程去科尔沁草原,免得这对师徒碰面折磨他们,也折磨自己。

 有时候,天赋真的很重要。

 伊勒德短短三年,从瘦骨嶙峋的小豆丁,长成八岁就和端静比肩的粗狂男孩,布库、骑射、夺旗、驯马……但凡跟武字沾边的,不说样样精通,也能快速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