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若盛开故人心上
第227章 新项目(第2页)
因为工序繁琐,又没有做鸭绒服的经验,充填鸭绒的时候不是多了就是少了,还有就是内胆里的鸭绒这里薄了,那里厚了,非常的不均匀。
鸭绒拿进拿出的时候还搞得满天飞,浪费了很多不说,人也不舒服,总觉得鼻子里面塞住了,呼吸不畅。
花蕾一看,这样不行,立马找出了一批上好的白棉布,做成了一批透气的口罩,让每个人都戴上。
然后又特意让赵大叔用竹子编制了一个漏斗型的平滑竹席篓子,把大口套在装鸭绒的布口袋上扎紧,小口连着做好的内胆口,用手攥紧,然后用竹条轻轻的拍打装鸭绒的布袋,鸭绒就自动进到了内胆里面,终算鸭毛不是满天飞了。
然后再用小棒在内胆上轻轻拍打,把鸭绒铺摊平整,在用线绗成菱形格,内胆里面的羽绒也不会到处跑了。而且这样操作下来,时间久了以后,对于一件内胆要放多少鸭绒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掌控,大概需要重打布袋几下,轻拍几下,就差不多了。
花蕾看到这个,还啧啧称奇,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不是盖的,就凭拍几下重的,拍几下轻的,就能把每件内胆填充的鸭绒数量做的所差无几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了,花蕾自问学不来。
就这样,一边制作一边摸索,遇到不行的立马找方法解决,过了半个多月,才出来了小号三十套的成品。花蕾叫来当初量尺寸的人,让他们试穿了一下。有些空空荡荡,毕竟现在是夏天,这些汉子只穿了一件短揭,直接套这个羽绒服确实有些大。
花蕾也不在意,只看了衣长,肩宽,袖围还有胸围这些主要的服装要素,觉得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才小手一挥,开始做其他几个型号的羽绒服背心。
这期间,梁相宜终于回来了,比花蕾迟了整整半个月。两个人先到礼部一起把手里的回单交到了学校科,结清了第一批运送的尾款后,两个人又一起去了北城区的印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