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凶手到底是谁

 陈述眯了眯眼,突然想到了什么。 

 “狡兔……三窟吗?” 

 陈述大脑思考着,心里打算了起来。 

 想到了“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 

 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与齐国名士孟尝君和他的门客冯谖有关。 

 在故事中,冯谖用“狡兔有三窟”来比喻人应该有多处藏身之所以避免灾祸。 

 他帮助孟尝君建立了三个安全避难所,使孟尝君能够在风波中保全自己。 

 后来,“狡兔三窟”就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比喻人们为了防范风险和危险而采取的多重措施或准备的多个退路。 

 而陈述现在脑海中浮现出“狡兔三窟”,让他联想到的就是眼前这个“陈述”想到了这个办法。 

 他等我走了,先假装昏迷不醒,在醒来后被带走。 

 再告诉警察出现了多个自己,他也预判了我的计划。 

 从警局出去,然后躲藏起来。 

 最后,他在回来。 

 在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凶手。 

 因此,他在现场留下了他的刀,把他的刀换在了我身上。 

 因为我们都是“陈述”。 

 我们都有一个习惯,我们会随身带一把刀! 

 而“陈述”接下来就是告诉警方。 

 我是骗他们的,我杀了所有人,并且将他打晕,并且还带了具尸体出去挑衅警方,而刀就是杀害他们的证据! 

 而小高中的画中的“庙”应该是“陈述”一种心理的逃避所或者信仰。 

 他即然能想到“狡兔三窟”我怎么会想不到呢? 

 或者说第三个自己“陈述”怎么会想不到呢? 

 陈述突然想到了,陆凡他们刚才发现线索之间的对话。 

 陆凡摸着下巴沉思道:“也就是说有两个黑衣服的人往南灵街公寓去了?” 

 “是的,的确有两个人。” 

 “有没有可能这两个人都是“陈述?” 

 “如果两个都是陈述,可为什么另一个“陈述”他来这里干什么?” 

 “原来是这样啊” 

 陈述沉声嘀咕着。 

 陆凡看见陈述一脸茫然和呆滞,他顿时眉头皱起,手掌心拍在桌子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