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为官之道可明白

在这一刻,蔡敬知道,这一轮的交锋,自己是彻底的败了。

 因为,范真所搬出来的文正公,那是大松国忠臣的典范,正义的化身!

 因此,自己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将对方的这一例证给推翻的。

 而郑海瑞,就此又给自己扣上了谋反的嫌疑,还扬言要上书朝廷弹劾自己。

 但是,听对方刚才的语气,却并不是十分的强烈。

 如此看来,郑海瑞只是想以上书弹劾作为要挟,好逼我就此认输而已。

 而在政治斗争之中,认输的一方,可不是仅仅在口头上认输就完事了的。

 认输的一方,那必须是要割让出一块,能够让对方感到足够满意的政治利益,才能够让对方就此息事宁人的。

 那么,郑海瑞他们这一方,究竟想要什么样的政治利益,他们才肯就此罢休呢?

 对了,刚才郑海瑞可是说过,他已经成为了范真调查刘四石一案的监督者和见证者。

 这么说来,他应该是想让范真将此案给好生地调查一番。

 若能推翻我此前的判罚,那么,郑海瑞就有了为民主持公道、洗涮冤情,挽救一条无辜老百姓生命的巨大功劳了。

 与此同时,他还可以就此掌握住本知府判罚错误的铁证。

 在这之后,他要么用此证据来要挟我就范,要么就上书朝廷,直接将我给参倒。

 总之,无论他选择哪一种方式,他都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政治利益。

 而对方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那前提条件就是,在这剩下的六日时间之内(是日算一天),不会有人给他们的调查工作使绊子。

 如此看来,郑海瑞想要的,就是本府要对他们做出一个承诺。

 也就是在对方调查该案的期间,本府不能给对方使绊子啊!

 那么,我究竟该不该给对方这样的一个承诺呢?

 本府此前对该案的判罚,有报案人攀静怜所提供的线索,即罗三海因工作矛盾怀恨在心而杀人。

 所以说,这杀人动机是完全成立的。

 还有凶手罗三海亲口承认杀人的口供,并且已签字画押。

 而死者刘四石的尸体,也是按照罗三海的说法,从杨柳河里面找到的。

 并且,经过刘四石的妻子攀静怜的辨认,这一具从杨柳河上打捞上来的尸体,就是刘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