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纳米和28纳米的区别(第2页)

 “这么说来,星辰公司是不是在14纳米芯片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进展才让你如此有信心?”

 “虽说没有取得那种颠覆性的突破,但堆叠技术对我们来说并非难事,凭借现有的技术水平,完全有能力将其实现。”

 江辰平静地陈述道。

 在成功完成28纳米制程工艺项目的基础上,孟玉竹就提交了启动14纳米技术研发的申请并获得了批准。

 自那以来,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期间研发团队在多个技术节点上取得了显着进展。

 只不过貌似走到了尽头,始终没有革命性的突破,14纳米也就无从谈起。

 余总听闻此言,眼神中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失望,但很快这抹情绪就被新燃起的兴奋所取代。

 此次造访不仅获取了海外芯片技术的第一手真实情况,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两人磋商了一番,就技术事宜进行了意见交流。

 会谈结束后,余总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提出告辞。

 他心中已有了明确的计划,

 送别了对方,江辰看着离去的背影,心里也想着,既然答应接手了芯片技术的问题,那么学术上的研究就得稍稍延后了。

 当他踏入芯片部门,开始深入了解当前项目的进展情况时,一个关键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他终于知道了为什么14纳米迟迟无法研发成功。

 原来在28纳米及其以上制程的芯片技术中,广泛采用的是传统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即人们常说的Cmos技术。

 Cmos作为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核心组件之一,承担着存储系统最基本数据与指令的重任,是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基石。

 然而这项成熟的技术并非没有局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制程工艺试图向更精细的14纳米乃至更小尺度推进时,Cmos技术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

 具体而言28纳米成为了Cmos工艺能够有效支撑性能提升的极限点。

 一旦跨越这个界限,进入更高级的制程领域,就必须对晶体管的结构进行根本性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