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下雪了(第3页)

 “哎。”三水应了上,上前为赵兴披上披风,然后来到正面踮起脚要为他系上。

 “孤自己来吧。”

 赵兴自己系上了披风,抬步往外走去。

 乘坐步辇,出了皇宫,换乘马车。

 行了一段,马车突然停了下来。

 “殿下,前面有个拉碳的老翁,好像是车子坏了,臣已经派人查探去了。”顾廷烨的声音从马车外传了进来。

 赵兴闻言第一反应是该不会又是刺客吧?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就被打消了。

 这里可是汴京城,而且他现在的位置距离皇宫都不远。

 应该只是一个意外。

 东宫虽然在皇宫东边,距离很近。

 但是回东宫的路,要经过一个街口,那边居住的都是王公贵族,如今天气寒冷,时常有人给那些人家送炭,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等待了一会,没有出什么意外,马车动了起来。

 赵兴打开窗子,冷风袭来,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紧了紧身上的披风。

 街边上,一个年约六旬,皮肤粗糙黝黑的老者,佝偻着身子,站在一辆上面盖子茅草的板车前,一脸的无助。

 如今寒冬腊月,天空飘着鹅毛大雪,老者却只穿了一件不怎么厚,打满了补丁的单衣。

 莫名的赵兴想到了白居易写的《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

 一个身穿单衣的老者,盼着碳能卖个高价,期盼着天越冷越好,把底层人的心酸无奈写的淋漓尽致。

 然而白居易诗中的老者真的又那么惨么?

 惨是肯定的,但是人家还有牛。

 一头牛对于古代普通百姓人家来说价值不菲了。

 许多人家,甚至靠着人力来拉犁。

 而眼前的老者,只能靠着人力拉着板车卖炭。

 赵兴不是什么悲天悯人的圣母,看到这一幕心里也不是滋味。

 这里是大宋国都,天子脚下,往常他看到的都是繁华,却没想到还有生活这么艰辛的百姓。

 “仲怀!”

 “殿下!”

 骑马护卫一旁的顾廷烨,闻言连忙勒马降低了速度。

 “派两个人帮他一把吧。”赵兴说道。

 “是!”顾廷烨应了一声,吩咐了下去。

 赵兴放下车帘,伸手在火盆上烤着,神色莫名。

 天降大雪,文人士子怕是在高兴赏雪,温着酒吟诗作对。

 或许会感叹几句瑞雪兆丰年。

 但是对于一些普通百姓来说,雪能不能兆丰年,他们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冬天的日

子会非常难挨,衣服取暖对他们来说都是大问题。

 甚至有人都熬不过冬天。

 至于开采煤炭,早就在做了,但是以古代的运输能力,百姓还是用不起。

 至于豪门大户为什么不用煤炭呢?

 可能是觉得不符合他们的身份吧。

 胡思乱想间,马车再次停了下来。

 “殿下,东宫到了。”顾廷烨说道。

 赵兴深吸了一口气下了马车。

 很多事情他现在改变不了,以后能不能改变的了他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