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亲族(第3页)

 然而朱贵妃长大后却生的十分漂亮,他便萌生了让自家妹妹参加秀女选拔的念头。

 那时候赵兴的外祖母已经郁郁而终了,长兄如父,朱贵妃只能顺从。

 凭着过人的样貌,朱贵妃被选为了秀女,最后更是受到官家喜爱,封为了才人。

 朱贵妃成为才人后,赵兴的舅舅也得到了好处,被授了个从七品的县令。

 后来朱贵妃母凭子贵,封了贵妃,赵兴的舅舅也水涨船高,成了一州通判。

 赵兴皱眉是因为对这个舅舅没什么好感,并不是他让自己母亲参加秀女选拔,而是他这个舅舅官声很差。

 以前赵兴没有出生的时候,他一个才人的哥哥,靠着裙带关系当了县令,根本没人看的起。

 毕竟官家后宫嫔妃众多,一个才人的兄长,谁会在意?

 因此那时候他还算老实。

 然而这一切从赵兴出生就变得不一样的。

 赵兴可是官家唯一的儿子,作为他的舅舅以后的国舅爷,自然不缺巴结他的人。

 结果他那舅舅那叫一个来者不拒,更是仗着身份在地方上肆意妄为,即便赵兴在宫里都听说了一些。

 要不是他是赵兴舅舅的这层身份,弹劾他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

 此时朱贵妃告诉他,父皇说他舅舅要来汴京,而不是舅舅写信告诉他母亲,显然是父皇又给他升官了。

 “嗯,陛下说升你舅舅为右谏议大夫。”朱贵妃说道。

 “母妃,您难道没劝阻父皇?”赵兴皱眉道。

 宋朝言官机构有两个,一个是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

 另一个就是谏院,谏院的职责则是风闻奏事。

 简单来说就是听到什么传闻风言,觉得有上奏必要的都可以上奏。

 除此外还有纠正皇帝过错的职责。

 而谏院最高的官职就是谏议大夫,宋朝以左为尊,也就是说赵兴的舅舅直接成了谏院的二把手了。

 赵兴倒不是怕他干不好,而是不想让舅舅来汴京。

 如今赵兴册封在即,他来了汴京巴结他的人更多。

 以他在地方上干的那些破事来看,到了汴京估计也不会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