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知识的搬运工(第2页)

 这特么哪里是Cpu柜,这简直是台小型机啊。

 这可把高振东乐坏了,多省事儿啊,他倒没觉得自己亲自研究的东西少了就显得自己什么地方丢脸了。

 他对自己当前阶段的定位很清晰,他不是什么惊才绝艳的绝世天才,他不生产太多知识,他更多的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

 只要有机会,那他就会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尽力让未来的知识在这个年代提前放出光来,让一些事情能少走弯路,让另一些东西能更快发展,他就觉得值得。

 不过在搬运过程中,他也是要融会贯通,传授他人,发扬光大的,也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回头想想,这两个东西好虽好,一时之间他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拿出来,想想看,103机的直接研究人员多达200多人,就知道一个人一下子拿出这么两个东西有多夸张了。

 而且研究这东西的价格对于个人来说,实在是过于高昂,他即使有成品,也没法解释这个成品的零配件是怎么得来的。

 高振东倒也没担心,办法总是有的,实在找不着办法,找个月黑风高夜,直接到十五机部门口往那儿一扔,也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个人荣誉先放一边,东西先送出去再说,以他的情况,个人荣誉总是不缺的,不过现在还没到那一步。

 想到这里,高振东倒是心情一下就平静下来了,东西到手了,还是好东西,这个就是个好事儿。

 他要做的下一步,是抽空抄书,对,就是抄那两本drAm模块和Cpu柜的说明材料,现在这两本系统提供的印刷版,可没法拿出去见人。

 而他还有另外一重考虑,自己就是自动化专业的,这一世计算机的东西虽然没学啥,但是前一世的数字电路、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之类的专业课可没少学。

 <div class="contentadv">

 自己抄一遍书,基本上也就完全理解这个Cpu的原理、架构、指令集了,这对于后面快速培训人员,加快其使用和推广是有好处的。

 除了抄书,还要编制程序让机器能跑起来用起来,高振东暂时不准备做操作系统,那样花费的时间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