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3页)

 胡明的散活已经宣告结束,元棠却有点坐吃山空的危机感。

 好在她住在地?毯厂的宿舍里?,很快就让她找到了一个机会。

 白县地?毯厂现在效益还不错,做出来的地?毯都是销往国外?的复杂花色。这样的复杂花色,也在很早就已经普及了机器化。

 就是用一个机器去织地?毯,人只要?盯着机器不出错就行了,胡燕现在就是这种看机器的工人,也叫挡车工。

 机器如果出现花色问?题,或者断线,就要?人工去替换线轴。

 元棠马上?就盯准了机会,厂里?是三班倒,总有那家?境不太?困难的工人,不愿意做晚班。于是就应运而生了一种临时工,替夜班。

 替一晚上?夜班一块钱,给的工价不高,但元棠因着和胡燕的交情,很快就给开学之前的日程排满。

 如此这样,很快就熬到了开学。

 元棠跟胡燕告别,背着自己的几本书和胡燕给的两?身衣裳去学校报道。

 白县一中据说原来是县城的城隍庙,后?来破四旧,把城隍庙砸了,这地?方就改了学校。只是学校的大门还是用的原来的,红色高大的门上?挂着牌匾。

 “白县一中”四个字,在元棠眼里?格外?熠熠生辉。

 门口早已是熙熙攘攘,县城里?重视教育,但凡孩子供到这里?,家?长都要?来送一送。

 有那扛着铺盖的家?长喊着让一让,身后?跟着一个手足无措的腼腆孩子;也有那豪气的家?长,不知道从哪儿借来一辆摩托车,非要?进校园,跟门卫扯个没?完;还有那一看就是农村来的,畏首畏尾的父母,紧紧捂着怀里?说不定是借来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