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以德报德(第2页)

 

 他渐渐冷笑,“从未发生过...从未发生过...本王又怎能允许从未

发生过呢?既然,云澜城的郭四迟迟不动,明知本王身在长寄镇也有恃无恐,那我们就先动起来。”
 

 小川,缓慢回道:“只怪小川在路上耽搁太久,未能参与到诛灭孙焕父子中,也着实不知云澜城的郭四到底是何人...”
 

 齐麟侧眸看向小川,轻拍了几下小川的肩膀,“你不必自责。稍后,为师就带你会一会那郭四。”
 

 “只是,在去往云澜城前...”他突得下望,又忙道:“冯吉何在?”
 

 小川,说:“池北有一小庙,冯吉大哥应在那里。”
 

 齐麟,沉声喃道:“池北...小庙...”
 

 小川,嬉笑道:“师父怕是整个人都在师娘身上,竟不知不远处便有两个小池。一小池的水由山泉水汇成,再往东数里又有一池,乃是第一个小池溢出之水所汇,而,小庙又在第二个小池的北边。”
 

 齐麟,问道:“小庙所供何人?”
 

 小川摇了摇头,“这我就不知了。”
 

 齐麟,微声道:“若,只是供奉的山神土地,或是天上的某位神仙,冯吉又怎会停留如此之久...”
 

 不等小川做出反应,他便纵身而去。
 

 小川紧随其后,两人踏枝干无声,身轻如飞燕。
 

 小庙依山而建,灰木略显古朴,窗纸泛黄却不破败。
 

 齐麟落身望去,只见冯吉跪身如钟,久久不起。
 

 走近后,方知供奉之人并不是神佛,乃是其父老镇北王齐烈。
 

 后赶来的小川,气息难免重了些,冯吉也当即回头,随之起身朝齐麟拜去,“王爷。”
 

 齐麟渐渐呆滞眸光,看到泥像的那一刻他好似也回忆起了过往种种,揪心隐痛。
 

 冯吉观齐麟神态,缓缓凑上,“老王爷尚在时,一心想使北疆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不仅为北疆带来很多耕作物,还与百姓一起劳作。顾侯虽是女流,也常教百姓织布、刺绣,且还组建了一支女子军队,授以凌厉枪法。”
 

 “以前,北疆能算得上城镇的只有三处,分别是边镇、长寄与云澜。边镇之所以称为边镇也全因往北再无城镇;云澜城乃是屯兵驻防之处,普通百姓则无法进入;那时的长寄也不过是百姓祭奠英烈的地方,战死在沙场的兵将是难以寻到尸骨的,而长寄紧挨着云崖山,山的另一面就是虎崖关外,也算是离英魂最近的地方了。”
 

 “自老王爷与顾侯长居北疆后,扩城一十二座,又在虎崖关的关隘处建了天瑙城,将原本用来驻军的云澜城归还于百姓。如今,北疆已有一十四座城池了...”
 

 “在先帝病重召回老王爷前,老王爷还想在水镜庵方圆百里内再建一城,用来连接边镇与北疆各城,老王爷甚至连新城的名字都想好了...”
 

 齐麟,微声道:“新城的名字叫什么?”
 

 “夙城...”冯吉,说,“其意为黎明之城,也包含了老王爷想使百姓平淡生活的愿景。”
 

 “事实上,老王爷与顾侯来到北疆后,一刻都未闲着,他们永远有做不完的事,也始终想为百姓多做些事。那些年,老王爷先后击溃北戎大军近百次,使得北戎大军闻风丧胆,不敢来犯。也正因如此,北疆百姓才得以生息,逐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百姓是朴素的,老王爷呢又是不近人情的,他拒收百姓一切馈赠,还在军中多次言明,镇北军上下不可拿百姓一针一线,哪怕是一个鸡蛋,也会军法处置。”
 

 “百姓感念老王爷与顾侯,又报答无门,就有人开始自发为老王爷和顾侯修起了小庙。短短几年时间,单是供奉老王爷和顾侯的小庙就有百余,不少百姓在家中也多有供奉...”
 

 齐麟,缓慢道:“如此说来,本王想要超越父王与母妃,怕是这辈子都做不到了...”
 

 冯吉,当即道:“王爷不必忧心。只要王爷能保下北疆基业,使百姓安稳度日,便已是功德无量。”
 

 “功德无量...”齐麟摇头讥笑,又猛地定眸在冯吉身上,“若,云澜城的郭四挡了本王的道,有了祸乱百姓之举,本王又当如何?”
 

 冯吉,忙拜道:“王爷,这其中应有什么误会。郭四爷乃是原镇北军副将,颇受老王爷信赖,他又怎会做出对百姓不利之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