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十亿人口工业化国家的历史使命4(第2页)

 巨大的转炉,以及炉中倒出的橘红色钢水。都一一呈现出来。

 “这便是炼制钢铁的机器吗?太庞大,太壮观了,他们一年能生产多少钢铁?”

 想到自家的作坊炼钢,这一对比。赵匡胤是目瞪口呆。

 其实北宋时期的炼铁产业,在古代已经算是很发达了。

 北宋时期,年钢铁总产量超过了10万吨。

 而工业革命后,1788年的英吉利才不到8万吨。

 “特种钢,合金成分,化学检测。”

 一个个新名词无时不在冲击着他们的认知。听名字便知道这些都是高端的科技,显然不是如今的大宋所能涉猎的东西。

 “官家,我大宋的炼铁作坊能不能也做整合,建立一家由朝廷主导的生产工厂,并以此做为研究基地。”

 赵普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曹彬也赞同道:

 “赵相公说的对,能提高产量,研究更坚硬的钢铁,日后的军械这边得到加强,收复幽云指日可待。”

 赵匡胤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集合一个行业的力量,朝廷大力支持,没理由不成功。

 众人继续将目光投向天幕。

 “从圆珠笔头我们就可以看出,当今社会无论再小的产品,都已经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形成了紧密的结合。工匠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研究所已经成为了技术革新的核心。要支持一个研究所的运转,不仅需要海量的资金。”

 “更重要的是要有能持续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教育体系。和足够的工业化人口。”

 “像棒子,脚盆鸡这样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拥有千万级别的工业人口,也只能专注几个工业领域,无法支撑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只有像华夏一样,拥有着十亿级别的工业人口的国家,才能奢望拥有从圆珠笔头到航空母舰全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果然如此啊,官家,国家越是发展就越是需要集合大多数的力量。

 赵匡胤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的目光放在了教育体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