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最强落榜生之一3

 “为保护汉人人身财产安全,在汉人社区里影响力很大的陈兰伯的支持下,罗芳伯召集了108人,成立了兰芳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兰芳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入会成员也不断扩大。他们开垦田地,种植粮食,养殖家禽,鱼类等等。将汉人的先进生产力带到了南洋。”

 “此时迁徙而来的汉人生活水平也日益富足,兰芳会也日益壮大,发展成了当地第二大的组织。”

 “当时坤甸的第一大组织同样是汉人,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天地会成员,因反清复明而逃亡南洋。”

 “两大汉人帮会因理念不同,又加上利益争夺,而逐渐开始了内斗。兰芳会最后失败,被迫转移到东万律。”

 大宋时空节点。

 开封府垂拱殿。

 赵祯看着眼前的范仲淹和韩琦,内心是激动不已。他终于等到了自己的肱骨之臣。

 他有好多想法要和他们说。有好多抱负需要他们帮自己实现。

 君臣几人已经就天幕之事彻谈了数个时辰,仍然意犹未尽。

 此时,天幕出现了新的视频。

 如同所有人一样,他们也是想到了黄巢。但天幕的画面显然不是。

 等南洋的地图出现后,韩琦立马叫记录官补齐大宋海图的不足。

 赵祯见到南洋地图后,之前的想法立刻迸发而出。

 “范大人,我之前有过一个想法,大宋出海贸易,民间我们不干涉,但也需要出台政策引导和制约。”

 见两人点头赞同,赵祯继续说道:

 “朝廷官方也需组织船队出海,我想以冗兵训练后充当海军,冗官则领队出海。出海后,肯定要有自己的停靠补给点,就以冗兵冗官在各地建立府衙据点。”

 说完,赵祯看着沉思的韩琦和范仲淹。

 片刻后,两人均觉得此法甚好,不仅能解决一部分冗兵冗官,还能为海贸打下基础。

 “官家,此法虽是上佳,但还需要考虑周全,比如冗官在外,是否需按大宋法度行事?”

 “再者,若是给予自由做主的权利,可否保证他们对大汉的忠诚。”

 赵祯闻言,思考了起来。自己想的确实有些不周到。

 韩琦则开口说道:

 “臣倒是有个办法制约。冗官外出,当给予便宜行事之权,凡是要请问,必不能成事。但事后朝廷要看到全面的解释文书。”

 “第二点,外派的冗官定一个时间轮换,这个时间不应太久,但也不宜太短。他们家人子女全在中原,不疑有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