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海权与陆权的宿命4(第2页)

 “臣会和去他们谈的。能有效降低风险,他们肯定不会吝啬投入。”

 冯去疾有把握能让权贵们再次拿出那些发霉的铜钱。

 此时知道了和匈奴是生存之战,不可能有缓和余地,新式火器的研发嬴政要继续加大投入。

 外边不稳,国家也没精力开疆拓土。南边百越延伸过去有钾矿,而东方脚盆鸡那里有银矿,这些都在等着大秦去征服。

 “海权暂时不多想,大秦还是以陆权为主。我们的版图比后世差的多了。”

 嬴政拉来地图,围着大秦的区域画了一个圈后,继续对李斯说道:

 “朝廷政策还是以稳为主,海贸的利润主要还是用于各种改革研究,以及民生方面的投入。”

 李斯点头认可,民生即是国本,稳固了,大秦基业才不会动摇。这是后世得来的血的教训。

 “陛下,驿站系统还需要完善,之前因为一些原因,驰道修建被搁置。只在咸阳附近搞了一个试点。”

 “如今根据汇集上来的资料,以及臣前几日现场勘察的情况来看,此模式可以推行下去。”

 李斯看到天幕上说大秦修建辐射全国的驰道被后世效仿,这才想起前几日去咸阳看试点情况的事。

 嬴政听后,想起之前因为民间不稳而停下的修路工程。当时是以咸阳附近的郡县为主,花工钱让空闲民夫修路。

 此时天幕说后世都效仿,那么民间估计阻力不会很大,况且朝廷也不会强征徭役。

 “拟订政策,做得细致一些。将成本预估出来,主路可以宽些,支路不必太宽。如此也可缩减一些成本。”

 他还是看重主路之间的贯通,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太重要了。就像咸阳到九原之间1800里的直道若是修成,匈奴军情快则4天内便能到咸阳。

 看天幕上,大唐安史之乱都花了6天朝廷才得知叛乱。

 “一个王朝疆域的极限便是马匹的速度来决定?”

 嬴政脑子里思索着这句话。马匹的速度最快也就是那样了,症结还是出在道路上面。

 路修得好,马自然跑得更快。虽然终究是有个极限,但这路还是要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