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工业大摸底2(第3页)

 “渔具怎么和飞机联系上的?”

 朱瞻基疑惑的话语让众人看向天幕。

 “飞机难道不是钢铁的?”

 杨荣疑惑不已。

 “很有可能,第一架飞机不就是木材制作的。”

 夏原吉想到了飞行者一号的画面。

 “有没有可能钢铁太重了,为了减轻重量就发明一些特殊材料代替钢铁?”

 朱棣觉得这事似乎非常可能啊。

 “但是这些材料比钢铁还硬吗?”

 朱瞻基想到飞机的速度,材料不硬会不会散架了。

 “肯定是更硬,还更轻。这个光威公司做鱼竿的,鱼竿不硬哪能行。这个碳纤维可能就是非常硬的东西。”

 宋礼觉得不能以当下的眼光看待后世的问题。

 “碳纤维材料,玻璃纤维材料。看来玻璃这东西也大有研究的价值啊。”

 朱棣此时觉得如今大明各个行业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大明差得太远了啊。

 “咱们的民间企业也要有这样的志气和毅力就好。”

 朱高炽看着光威为了发展壮大不计成本的投入研究,感到非常的佩服。

 他当然知道研究投入就像个无底洞,就像如今大明的各个研究院,很多都是长期没有结果的投入。

 甚至有些研究人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研究的东西有什么用。

 但没办法,只能咬牙投入,因为天幕说过的东西肯定是有用的。现在不知道,以后就会知道。

 “以咱们现在的状况,指望民间大力投入研发是不太可能,咱们是不是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

 “挑选一些有潜力的企业,合作研发,咱们提供技术和思路,企业投入资金,即便不成功就当培养人才。”

 朱棣询问着众人。

 “这个提议似乎很有意义,起码就解决了一部分朝廷资金投入的问题。”

 朱高炽很赞成的说道。

 其他人也觉得可行,因为这样能调动民间的积极性,而且合作方向的挑选,朝廷也能根据整个工业的全面性去考虑问题。

 就像朱棣所说,大不了就当培养人才了。

 人才归属朝廷,还是归属民间都不重要,归哪里都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