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01山东人秦

第78章 墙夼水库上游五莲县境内马耳山附近仁里一村(第2页)

 后来,张司令听说蓝宝森同志思想还转不过来,就亲自出马,叫纪涛同志把蓝找到他的办公室,苦口婆心地说:“小蓝啊,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好,你要多多原谅啊,也要多多帮助我们,听说你们基层的同志都撂挑子不干了,是真的吗?”这一问,蓝宝森道出了自己的委屈,张司令接着安慰说:“小蓝,你受委屈啦!”然后开导说:“干革命什么曲折都能遇到,在革命的道路上有顺利的大道,也有曲折的小路,有成功,也有失败,摔了跤,不能老趴在那里,要站起来继续革命。如果没有困难,没有曲折,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我们共产党员有个脾气,越是困难的工作,越要去干,你说对不?”一席话,使蓝宝森同志再也无法耍小孩子脾气了,觉得再不干,确实对不起张司令的一番心意,但总觉得有点别扭。张司令看出他的心事,接着说:“当然,工作团对待你们的方法是不妥当的,这个要纠正,可也要谅解他们。一是他们初来乍到,不熟悉这里的情况;二是个别不良人物打着贫农团的旗号,叫人一时分辨不清。这一搞使我们头脑更清醒了,有什么不好?就是你们吃了点苦头,能原谅他们吗?这个错在我身上,我要向你们检讨认错。”这时蓝宝森同志心悦诚服地一个劲地点头。张司令接着说:“将来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这个胜利是干出来的,可不是等来的,撂挑子可不能撂倒蒋介石,只能给革命撂来损失,你说对不?咱的委屈总比前方同志们的牺牲代价要小得多,难道说怕牺牲就不去解放全国人民了吗?”蓝宝森听了这番话,心里彻底服了,觉得再不干的确对不住党的培养,这时也感到浑身充满了干劲和力量。

 蓝宝森一干,带动了当时一批干部,所以此事也传遍了全县。

 接着,华东局在仁里村东的树林里开了“纠偏”大会,让蓝宝森在大会上发了言,与会人员情绪高涨,一致表示上下团结,共同搞好工作,张司令对会议的效果很满意。

 仁里村的干部

 解放前,仁里村的地主在经济上发展起来之后,渐渐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各家纷纷办私塾,让其子女学习各种科学知识,由于有文化,接受新思想教育,所以参加革命的不少。下面略作介绍:

 臧松年:在北京上学时,参加地下党。解放后,在上海任处级职务。“文革”期间曾回五莲的福禄头村避难,后又回上海。

 臧云衢:(1917—1985),1938年就参加革命活动。曾到过二师师部劝张步云投共产党。那是冒着很大危险的,幸亏没叫张步云杀掉。是他把其弟臧坤送入革命队伍的。后云衢随解放军南下,到了浙江省,任天台县粮食局局长(已故)。

 臧恩堂:1943年到县抗日革命政府工作,辗转五莲山、马耳山地区的宋家庄子、前后长城岭等村,后又到户部领导马耳山反扫荡,当时有颜科长、刘洪三、寇华、时经理等。解放后,曾任诸城县司法股长、胶河县秘书,即东县书记,胶州专署人民法院秘书等职,已故。

 1943年,他把儿子臧家瑞(号鸣亚),也送进了革命队伍,一直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现为作曲家。

 臧鸣亚的儿子臧雷,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评为全国十大战斗英雄之一,现为师级干部。

 臧星望:本来和臧汉臣一家,分居后堂号为对山堂,他们两家的人,借助臧汉臣在外地的关系,在日本侵入东三省后,于1933年举家迁居外地参加革命工作。臧星望迁居北京,解放后从事教育工作,文革前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长,现已离休。

 臧子望:1945年参加工作,一直从军,干军医(军衔正团级),曾在常熟市一所军医院工作。现已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