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01山东人秦

第100章 墙夼水库上游流域五莲县境内的罗家丰台村(第2页)

 进入东北后,部队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挺进纵队第1支队,1946年1月随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旅,同年8月随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3师,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师,转战大半个中国。3师“作战基础好,擅长防御作战,有较强的战斗力”。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4师,刘贤权任师长,方国安任政治委员。

 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4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所属38军被彭老总赞誉“万岁军”,以彰其功绩。

 1953年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4师番号。

 1984年4月改编为乙种摩托化师。

 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步兵第114师,执行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

 1996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114师,全科目训练,负责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时的应急处理,属于武警内卫部队王牌中的王牌,现辖武警第340、341、342、703、704团,驻军河北。

 新时代

 历史已经过去,我们能做的是牢记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我们永远不会,也不应该忘记,在那个染血的年代,我们村上诞生过一支英雄的部队,万岁军!(38军援朝作战英勇获彭德怀司令赞誉“万岁军”)。新时期和平年代下,罗家丰台村一定会继承与发扬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革命战斗精神与乐观精神,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大刀阔斧,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创造新时期的辉煌。

 1.黑老婆泉的传说

 ·罗家丰台村北的峰台大营里流传着关于黑老婆泉的传说。这眼泉冬不结冰,夏不炎热,泉水清冽,长年不干涸。传说中,这眼泉曾帮助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光棍在中秋之夜解决饮水问题,最终帮助他度过了难关。

 在五莲县街头镇罗家丰台村北的峰台大营里至今还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传说,这些传说为峰台大营景区增添了十分浓郁的神话色彩。而在这些传说中,最具“色”彩的就是关于黑老婆泉的传说。

 黑老婆泉位于峰台大营跑马场的西面,与跑马场仅一墙之隔,是一个上有流水、下有泉眼的泉子。相传,隋唐以前,罗家丰台一带就有村落。由于这里土地肥沃,有山有水,风景优美,非常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也就使得这里人丁兴旺。

 那时,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白天无电视可看,夜间又无电灯照明,更没有淋浴之设施。村民们大都在日出而耕后,又在日落回家而息。白天的劳累,常常让村民们在吃过晚饭后上炕倒头就睡。

 黑老婆泉是一眼清泉,不但泉水清冽,而且长年不干涸,附近的人们都喜欢到这里挑水吃。而且,说来也怪,这眼泉冬天不结冰,直冒热气,夏天很清凉,饮之暑除。所以,人们在劳作时每每口渴了,也常常放下锨锄跑到这里“咕咚”饮上几口。

 就这样,人伴着泉,泉养着人,过去了若干年,泉与人一直相依为命、相安无事。

 事情就发生在这年中秋。

 中秋节本是团圆的日子,人们大都提前担水做饭,团聚一堂,或饮酒,或赏月,其乐融融。

 可偏偏有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光棍子,既无父母在世相陪,又无亲戚朋友相聚,在中秋夜尤其感到孤单寂寞。他本是好吃懒做的主儿,邻居们都不待见他,他越发感到孤寂。俗话说,光棍最愁是夜晚,何况是在团圆夜。因为感到无聊,他在中秋这天没有出门,一直“攮”在炕上睡觉,睡得天昏地暗。直到感觉饿了,方爬起来,想找点吃的,这才发现家里不但无粮可食,而且连水都没的喝了。

 在饥渴交迫之际,光棍只得出“觅食”。他东瞅瞅,西望望,发现家家户户都大门紧闭,根本无法进去,便来到坡里,用手扒地里的花生充饥。好在,中秋月圆,月光如水,不用点灯,光棍照样能看清道路,识得庄稼。偷食了约半个小时,光棍感到饱了,却又感到口渴,便打扑了打扑身上的泥土,径直到清泉边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