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01山东人秦

第104章 墙夼水库上游流域五莲县境内的南西峪村的历史和传说(第2页)

 数月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愁肠百结中的孔茜茜无意中听下人说,孙小鹏被孔老爷告密,衙门将他秘密逮捕杀死在南西峪村南山的一道山坳里,可怜的老母亲也被诛杀,孙小鹏的尸首一直在荒野里没人敢收。孔老爷为保孔家安全,也为将来谋个一官半职,将女儿许配给一位县太爷的弱智儿子,不日就要迎娶。心上人被父亲告密身亡,壮志未酬,已经让孔茜茜悲伤欲绝,听到父亲要将自己许配心上人仇人的儿子,心里更是绝望极了,正想一死了之,她猛然想到孙小鹏的尸首还暴尸荒野等她去收。于是她买通家丁,和丫鬟英儿一起偷偷跑到南山,将孙小鹏的尸首埋在柿子树下一个隐蔽处。茜茜跪在孙小鹏的坟前,泪流不止。想到两人那些恩恩爱爱的日子,想到自己为孙小鹏跳舞的情形,想到孙小鹏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凄凉……越想越悲伤。她横下一条心:生不能与君相伴,死了也要追随君侧。她想为自己的心上人跳上最后一曲孔雀舞。她先是打发走了英儿。接着开始跳舞。她拼命地跳啊跳啊,仿佛看见孙小鹏手拿一根长笛,正微笑着向自己飘来,她禁不住悠悠然迎了上去……一曲终了,她拿出三尺白绫将自己悬挂在了一棵大树下……

 第二天,孔家的家丁们在南西峪南山脚下的柿树林发现了孔茜茜的尸体。孔财主对女儿又疼又恨,恨女儿居然为了一个寒门子弟背叛家门,就将她草草葬在树林里。说来也怪,下葬没几天,孔茜茜的坟头上就长出了一棵小树苗,几年后竞长成一棵又高又大的柿子树。

 日月轮回,沧海桑田,虽然孔茜茜和孙小鹏的坟墓早已荡然无存,但那棵从孔茜茜坟里长出的柿子树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还有,他俩凄婉的爱情故事和除暴安良的义举也一直在街头镇一带被人们经久不息地传颂着。

 西峪村石人山的传说

 沿222省道,出五莲县城南行约30华里,即可见一座呈南北走向、山顶有一三角形巨石的大山,其状如老翁负子,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驮儿山。山南有一东西大峡口,相传为秦始皇鞭劈所致。峡口南端有四座南北相连的小山,这就是石人山,山下有个村子叫南西峪村,是街头镇人口较大的村落。

 南西峪村因四面环山、地处盆地中间而得名,现有人口1100余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以农业学大寨声名远播,《大众日报》以整版篇幅对该村予以报道,成为与李崮寨几乎齐名的五莲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轰动一时。南西峪村东有石人山、南有南山、东南有凤凰山、北有环村河,林木茂密,山清水秀,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故事传说众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石人山的传说。

 石人山在南西峪村东,紧邻村庄,石人山与北边的驮儿山属一条山系。四座小山呈南北走向,山山山相连,如亲兄弟四个,一字排开,肩靠肩,手拉手。山上青松、板栗、刺槐密布。从南向北,第三座山与第四座山之间,耸立着三块上下摞在一起的巨石,总高度达二三十米,最上面一块稍小,石前有一棵半搂粗的大松树,从村西往东望去,三块巨石像一个拄着拐杖翘首远望的老人,老人头、眼、鼻子等五官以及戴的帽子都清晰可见。老人面向东南侧坐,轮廓异常分明,仿佛是真人一样,当地人称这块石头叫石人,称这座山叫石人山。关于石人山的来历,在当地至今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红泥崖以南、杜家沟大青山以东、驮儿山以西一带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咸水湖泊。湖泊以东百多里地就是现今的日照海。湖泊与日照海之间,有一条天然河道,尽管不算很宽,却也能小船来往。那个时候,南西峪、坊子、街头可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整年风调雨顺,是人见人爱的鱼米之乡,百姓的日子虽说不富裕但也挺滋润。那时在现今南西峪一带有一座无名小岛,岛上花果遍地,处处鸟语花香,另有几眼山泉,泉水经年不断,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时,岛上住着厉、秦、王、潘等四姓共二三户人家,三姓和睦相处,情同一家人。常言道: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因小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淡水资源条件,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船只前来停靠补充淡水。渐渐地,南来北往的人多了起来。时间一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竟发展成了一处小小的码头。特别是每年春夏两季,更是商贾云集。那时常来岛上歇脚的客商不仅有江浙的、台湾的,还有高句丽国、流球国的。他们纷纷上岛一来补充淡水,二来停船在岛上住宿,进行商品贸易活动。

 岛上有个有名的客栈——喜来乐客栈。客栈的主人姓厉,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老人不但炒得一手好菜,而且待人非常热情,重信誉讲义气,诚实守信,是个“宁丢性命不丢信用”的好人。老人的儿子儿媳早年打鱼命丧湖泊,只留下一个十多岁的孙子和老人相依为命。老人得闲时候,常常叫孩子读书识字,念《三字经》《百家姓》。渐渐地,孙子也成了一个和他爷爷一样勤快、懂事、守信用、诚实善良的孩子。祖孙俩就这样过着平淡快乐的日子。因了这个缘故,有些客商便常常将货物寄放在客栈里,请老人代为保管,日后取回,从未出现差错。

 这年夏天,岛上来了一位高句丽国的客商,住宿在了喜来乐客栈。客商自述姓李,原本打算到东海一带岛国做生意,孰料途中因大船出了故障,家中又出了急事,只得上岸停靠,打算北上回国,处理完家事再找船只南下,并再三恳请老人将一箱珠宝存放在客栈。说着,客商拿出一块玉佩,一掰两半,将其中一半交与老人,并与老人约定,等他回来再取珠宝,到时以玉佩为信物,不见玉佩任何人不能带走珠宝。老人见客商说得恳切,欣然应承,并将自己的一艘小船交给客商,让他乘坐回国。客商走后,老人见珠宝珍贵,为防万一,悄悄将珠宝箱藏在岛上的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山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