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01山东人秦

第159章 五莲县街头镇打鱼场村的历史和传说(第2页)

 如今来到打渔场,虽然已无法直接望见大海的身影,但这里的水资源却是异常丰厚且滋润。无论是怎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亦或是遭遇极度干旱的年份,比如 1992 年那场罕见的大旱灾,村西的那条小河依旧保持着它一贯的脾性,潺潺流淌,从未断绝过水流。不急不躁,迈着轻盈而稳健的步伐缓缓走下山岗。一路上,微风轻拂着面庞,带来阵阵清新宜人的气息。路过村庄时,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烟囱里升腾起袅袅炊烟,仿佛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

 继续前行,便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那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正欢快地向西流淌而去,奔向远方。由于这里皆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所以即便遭遇暴雨天气,也不必担心会发生涝灾。

 环顾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上遍布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它们受到山水的滋养,显得格外繁茂葱郁、生机勃勃。尤其是靠近山顶处的那些松树,犹如福建惠安女头上戴着的翠绿围巾一般,经历了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和日晒雨淋后,依然保持着迷人的风姿与韵味。

 当夏日来临,山间成片的刺槐树绽放出洁白如雪的花朵,形成一片绚烂夺目的花海。勤劳的蜜蜂们在花丛间穿梭飞舞,忙碌地采集着花粉酿成甜蜜的蜂蜜,使得整个山林都弥漫着浓郁的花香和蜜香,成为了蜜蜂们欢乐的海洋。

 山腰间则缠绕着一圈圈郁郁葱葱的栗树,如果在春夏之交前来游玩,这些栗树便会撑开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为人们提供一个避暑消闲的好去处。而到了金秋时节,成熟的栗子纷纷咧开嘴笑了起来,露出里面一颗颗金黄饱满的果实,就像镶满了大金牙似的,让人感受到山里人那份朴实无华且真挚醇厚的情谊。

 不仅如此,山坡上除了高大挺拔的乔木外,灌木丛也是随处可见。一丛丛的荆棘紧密地生长在一起,密密麻麻、挤挤挨挨,一眼望去满目皆是。相传荆棵具有镇惊安神的功效,游客们行至此处,不妨停下脚步,让自己的精神稍稍放松一下,回归平静安宁的状态,说不定还真能从中获得一些好处呢!尤其在初夏时分,荆棵那嫩绿的叶子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更是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其中,久久难以忘怀。沁人心脾,催人流连。等到花开的时候,荆棵花的香气浓郁芬芳,加上漫天飞舞的蜜蜂,那更是让人惬意极了。近年来,村里的养蜂业盛起,养蜂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款待着寻蜜而来的客人,那晶莹透亮、入口绵软、回味悠长的槐花蜜和荆棵蜜是山里人最好的礼物。

 最让人留恋的还是松树间的草地,软绵绵的,像天然的地毯。地毯上点缀着各色小花,把大山打扮得格外美丽。春天,赫黄色的的苦菜花、牛家嘴遍地盛开,一片片,乘着春风荡漾;夏天,地毯的主色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黄绿相间变成花绿相间,各色野花争相开放,成了一个花园。草丛中不时有野兔造访,野鸡闪耀着五彩的翅膀在丛林间捉迷藏。林层间树荫下的各色蘑菇赶着时兴,挺着菌盖萌动着可爱。松林间时而滚过的羊群是山间的一道动态美景,从远处看,那是连天的绿色中漂浮的云朵。

 在这里,人们对于脚下这片土地怀有着深厚而真挚的情感。他们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与土地交流,如何从土地中获取生命所需的养分和力量。每一家农户都精心圈养着一群群绵羊,这些羊群所产生的粪便可并非普通之物,而是一种宝贵的肥料资源。

 农户们会将收集起来的羊粪进行发酵沤化处理,待其腐熟之后,便会毫不吝啬地把大量的羊粪均匀地铺洒到自家的农田里。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精细的耕作步骤:耕地、刨土、翻整以及耙平。通过这些操作,羊肥能够与土地充分混合交融在一起,并且在土壤之中再度经历一次自然的发酵过程。

 这样一来,不仅让田地得到了充足的滋养变得肥沃无比,同时也给予了庄稼一份丰厚的犒赏。生长于打渔场所产出的花生更是独具特色,它们颗颗饱满圆润,出油率极高。压榨出来的花生油香气扑鼻,口感纯正浓郁,一入口便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醇香滋味。正因如此,这种高品质的花生油正逐渐成为众多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佳品。

 每当秋冬交替之际,前来收购花生的商贩便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他们或是驱车远道而来,或是肩挑背扛徒步而至,只为能抢购到这批优质的花生。对于辛勤耕耘了一年的庄稼人来说,这无疑是对他们最好的回馈和肯定。

 若是恰好赶在中秋佳节前夕,春谷子迎来了丰收的时刻。此时来到打渔场,品尝一碗由新谷熬制而成的纯正米粥,绝对称得上是人生一大幸事。那浓稠的米汤仿佛蕴含着大地的精华,每一口都弥漫着醇厚的米香,令人回味无穷。

 只有土地肥沃丰饶,才能孕育出如此甘美的脂膏;也唯有这般品质上乘的农作物,方能彰显出人们对于土地深深的眷恋与热爱之情。而打渔场的人们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从不单纯依赖化学肥料去解决种植中的各种难题。在他们心中,始终存有一把衡量是非对错的秤杆——那就是要用心呵护、悉心养护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

 五莲街头的打渔场村,可谓是充满神秘色彩和传奇故事的一方宝地。对于生长在海边的人们而言,观看捕鱼或是探寻品尝美味鲜鱼之处,实在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然而,提及我的家乡——位于五莲县街头镇的打渔场村,其村名的由来却着实令人费解,甚至会让人不禁展开无限遐想。

 这座所谓的打渔场,实际上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种专门用于捕鱼的场所。它位于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北面、东面和南面都被连绵起伏的山峦紧紧包围着,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而在这片封闭的空间内,唯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淌的山溪从东向西蜿蜒而过,仿佛是大自然特意开辟出的一条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