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五莲县松柏镇九仙山社区的历史文化和传说(第2页)
积霖谷位于“卧象龙潭”景区。清康熙年间的文学家张侗所着的《卧象山志》称:“自九仙山仓岭西下,万山中旋螺下沉,微露峰脊者,卧象也。”这就是被人们称为“山中山”、“谷中山”的九仙山中积霖谷内的卧象山。这种山谷合一的特殊景观造就了这里的旖旎风光和万千气象,。仅着名的风景即有77处之多,号称“一谷、一狮、连二峦,六窦、六洞、十六渊,八门、八岩、九奇峰,十八瀑布贯龙潭”。素有“小三峡”、“小武陵源”之誉。
因为这里峰峦相连、溪水蜿蜒、瀑布悬跌、潭渊成串,云遮雾罩间蕴藏了许多与水与龙有关的传说故事。其中,尤以龙王与文人雅士交往的传说为最奇特。
积霖谷下段的白龙潭与黑龙潭上下相连,各据一方,互不相让。黑龙潭水色墨黑,幽深难测,传说与海相通,终年不枯不涸。游人想从此越过,上观白龙潭,甚难!是黑龙甘愿为白龙充当门卫吗?当然不是!而是黑龙嫉妒白龙门庭若市,故意在此挡道,打起了冷战。因为它们之间曾经发生过争强斗胜啊!
黑白二龙虽然至今谁也不服谁。但是,它们都乖乖地听龙王的管辖。建在积霖谷内的龙王庙巍然耸立,傲视并监督着黑龙和白龙的一举一动,只准它们为民造福,不准它们惹祸招灾。
龙王的威严,从龙王庙的对联上即可略见一斑。“咕咕嘟嘟云上神仙府;垃垃碴碴山下道人家。”(注:“咕”字为三山相叠;“嘟”字为四山相叠;“垃”字为三水相叠;“碴”字为四水相叠。)
神神叨叨的龙王虽然对它的子孙们要求颇严,但是对文人雅士却礼貌有加,十分友好。相传积霖谷内的的“留仙榻”就是龙王经常与在这里隐居的清代文人张侗等临水而坐饮酒赋诗的地方。至今还有张侗写的与龙王交往的记事诗流传于世。
还有传说,张侗与龙王交好。大水不但不冲龙王庙,而且也不冲龙王的好友张侗的坟茔。不管发多大的山洪,位于溪畔的张侗墓都安然无恙。1958年,人们扒了埋在积霖谷沟畔的张侗墓找砖用,在墓内的一块方砖上惊奇地发现刻着一首打油诗:“我与龙王约,大水不冲我。后世子孙们,迁也可,不迁也可。”
九仙山有着江北最大的野生杜鹃(俗称映山红)花园。号称万亩以上。仅 “黑牛场花园”的面积就多达200亩以上。每年5月,映山红盛开时节,满山遍野姹紫嫣红,馨香袭人,高雅素洁,韵味无穷。与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宛如五光十色的壮丽画卷。
黑牛场花园不仅壮观,而且传神,园内生长着杜鹃、兰锦、粉棠、连翘等五颜六色的自然花卉。每到春夏,各种野花竞相开放,红、蓝、黄、白、紫,五彩缤纷,如诗如画。招惹得无数游客,特别是青年男女穿行其间流连忘返。他们在谈情说爱的同时,也在咀嚼着一个隐藏在花丛深处的爱情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南方有一个姓杜的大财主,有一个独生女叫子规。子规姑娘被娇娇惯惯侍养到一十八岁,出落成一个花朵儿一般漂亮的大姑娘。杜老财实指望女儿能够嫁一个门当对的人家,或招赘一个如意郎君,好继承万贯家产,自己也老来有靠。不成想,女儿偏偏看上了家中的长工牛三。杜老财不允,将牛三逐走。牛三流落九仙山,打柴为生。后被杜老财派家丁害死,并被堆柴焚尸灭迹。结果,化作一尊黑色石牛。杀害了牛三,杜老财强行将女儿嫁给一家财主。子规不从,自缢身亡。姑娘死后,被埋在一棵巨大的映山红树下。时过不久,有人发现姑娘的新坟开裂,一只子规鸟儿从中飞出,一直飞至九仙山中,到处
啼唤“牛三哥,牛三哥”。叫一会儿,吐一会儿鲜血。后来飞到黑牛场日夜啼唤,吐出的鲜血随处可见。最后竟撞死在牛三化作的黑牛石上(子规鸟儿又称杜鹃鸟儿)。
第二年春天,凡是子规鸟儿撒下鲜血的地方,奇迹般长出了一丛丛一簇簇和南方映山红一模一样的片片鲜花,如霞似火,流光溢彩。特别是黑牛场一带的映山红特别繁茂,面积大,品种多,成了九仙山上一大奇观。
九仙山之闻名遐迩,不自今日始。早在宋代,即已经颇负盛名。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知密州(今诸城)时,曾数度游览九仙山,并断言“九仙今已压京东。”
宋熙宁七年十二月三日,苏轼由杭州通判出知密州军州事。这次调动,虽是苏轼自动请求(“子瞻同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超然台赋序》)但却是为了避开政治斗争的中心,为求福避祸,而采取的无可奈何的办法。况且是从交通方便,居住舒适,物资丰盛,山水优美的杭州来到了交通不便,居处简陋,物资匮乏的穷乡僻壤(“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超然台记》)心情是矛盾的,也是抑郁的。他原想在这样的穷乡僻壤,是不会有山水之乐的。然而,当他登上超然台遥望四周,立即被九仙、马耳(九仙山北,同在五莲县松柏乡境内)两山的奇秀迷住了,兴奋了,洒脱超然,感慨万端。“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摘自《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