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弄巧成拙(第2页)

 “按照合同,我们将在未来十年内生产118架苏27sk单座型和苏27uBk双座型战机。 

 头14架由俄易斯提供,之后逐渐过渡到完全自主制造。” 

 何明解释道:“至于发动机、雷达及电子设备,则遵循单独的采购合同。 

 除了前两批28架外,对于剩余90架飞机,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更换机载设备,俄方还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当然费用另算。” 

 “还有,我们生产的任何苏27及其改型不得出口给其他国家。” 

 这份协议比历史上苛刻的多的条款要宽松许多。特别是关于可以更换90架飞机设备的规定,为十一号工程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这使得他们能够边生产边改进,而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耽误近十年时间。 

 许宁摸了摸自己两个月没剪变得有些长的头发,忍不住感叹:“哎呀!” 

 尽管他的母亲是位语文老师,但许宁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直不太好。此刻,他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自己的惊讶之情。 

 好一会儿后,他又开口询问:“这么优厚的条件,俄易斯那边不会有什么猫腻吧?” 

 他并不是多疑,只是这份协议听起来太美好了,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就像有人保证一种投资方式既高回报又无风险一样,让人怀疑其真实性。毕竟,在他重生前,就有同事被类似的骗局骗过。 

 最终,那笔钱还是没能追回来。 

 俄易斯与华夏的合作历史上确实没有太多不愉快的记录。 

 但要是换成印度作为合作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还记得那次以1元象征性价格购入的航母,后来却花了近20亿美元进行改造的故事吗? 

 这个问题让何明陷入了深思,但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恐怕不行。首先,付款方式是按照项目进展来定的,我们进度越快,他们收到款项的速度也越快。 

 其次,谈判代表提到,在签订协议时,对方比我们更急切想要完成交易,因此风险相对较小。” 

 “而且,虽然我们在技术上可能不如共青城那么先进,但也不是完全外行。如果真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至少也能及时发现。”他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