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第 115 章(第2页)

    周氏和两个孩子坐下来,问郁离此行顺不顺利,又关心她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之类的,真是有操不完的心。


    郁离道:“挺顺利的,住的也好,宣少爷特地安排了住处,还有人做饭呢。”


    周氏想着宣小将军应该不是小气的人,肯定会安排好的,不会饿着她。


    她仔细看郁离,见她肌肤白晳细腻,白里透粉,没什么变化,看着也没瘦,顿时放心了。


    看到坐在郁离旁边的傅闻宵,她突然笑了下,“你这几天不在,宵哥儿倒是没怎么休息好。”


    郁离转头看傅闻宵,见他面上有些赧然。


    傅闻宵道:“也没有休息不好,只是不太习惯。”


    至于不习惯什么,郁离好像有些明白,这人难不成还真要自己陪着才能好好歇息?怪不得今天他也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吃过早饭,郁离将带回来的东西拎过来,将它们打开。


    这里有她在余庆县买的,也有沈家送的土仪。


    周氏看得兴致勃勃的,见到米饼时,她还道:“这米饼以前我也吃过,煎着吃、蒸软了吃,或者煮汤吃都行的,有很多种吃法。”


    傅燕回兄妹正拿着硬梆梆的米饼敲着,闻言马上说:“阿奶,我们要吃米饼。”


    周氏笑道:“好好好,中午给你们做。”


    等他们将东西归置好后,周氏取了一些米饼等吃食出来,对郁离道:“离娘,等会儿你和宵哥儿送些食物去给巷子里的邻居吧。”


    然后又和她说,要送哪些邻居。


    郁离不在的这几天,陆续有巷子里的邻居过来串门,给他们送些自己做的吃食,也算是认识一番。


    正好她从余庆县带回来的东西挺多的,可以拿去送给邻居,算是还他们的礼。


    郁离乖乖地应一声。


    她拿着周氏已经特地分好的食物放到篮子里,和傅闻宵一起出门。


    两人先去隔壁的宋家,正是那位宋秀才家。


    敲门后,很快便有人开门,开门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媳妇,容貌清秀,个子并不高,给人一种娇小玲珑的娇俏感。


    见到他们,她眨了下眼睛,说道:“你们是隔壁的傅郎君和傅娘子吧?”


    听到这声音,郁离瞬间就想起第一次来看房时,叫着“宋大强”的那道泼辣的女声。


    原来是这位宋娘子。


    宋娘子是个性子爽利的,很热情地邀请他们进门喝茶。


    “不用了。”郁离说道,“我刚从余庆县那边回来,从那里带了一些特产,送些给你们尝尝。”


    傅闻宵将篮子里的一份用油纸包着的东西递过去。


    宋娘子也不推辞,笑着说:“前几天我们去串门,傅大娘说你们都不在,原来是出门了。”


    前阵子傅家刚搬过来,想着他们家要安置,大伙儿都识趣地没登门拜访。


    过了些天,他们带了些吃食上门,也是想敦亲睦邻,大家以后住在同一个巷子里,希望能好好相处。


    疏影巷里的住户不少,会住进来的都是读书人。


    先前傅家搬过来时,就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大家都想知道搬来的是什么人。


    直到汪举人登门,他们方才知道,原来这搬过来的傅家居然认识汪举人,而且那傅郎君还是这次县试的案首,以他的才华,将来考上秀才、举人是没问题的。


    大伙儿自然想和傅家打好关系。


    可惜他们来得不是时候,只有傅大娘接待他们,傅郎君和傅娘子都不在,后来见汪家的马车送傅郎君回来,便知道他是应汪举人的邀约出门了,至于傅娘子,则好些天没见着她。


    虽然有那泼辣的第一印象,但宋娘子其实是个很讲理的,言辞间颇为客气。


    送完东西后,两人和她告辞,继续去送下一户。


    这一路送下来,两人约莫也将巷子里的人家认全。


    这巷子里很多户的读书人大多有秀才功名,这家是宋秀才,那家是秦秀才,这家是陈秀才……或许县城里的秀才都住这边。


    虽然傅闻宵目前不是秀才,但他们依然很热情,要请他们进家里喝茶。


    郁离和傅闻宵客气地拒绝,说家里还有事。


    郁离不知道这些人的热情是因为汪举人,不过大抵也能猜测几分,汪举人在县城的读书人中的威望极高,他几次来疏影巷,不仅一个宋秀才见到,其他人也见到的。


    送到最后一户人家时,开门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


    老妇人看到郁离时,人有些警惕,眯着眼睛盯着她,那是一种仿佛在防着狐狸精一样的眼神,让人很不舒服。


    当她得知傅闻宵是县试的案首时,立即就热情起来,还将屋子里正在读书的儿子叫出来。


    被叫出来的是个三十出头的男人,脸色很苍白,是一种不见阳光的苍白,看着很不健康,且身材单薄瘦削,给人一种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觉。


    他看着一副不耐烦的模样,直到他看到门前的郁离和傅闻宵,吃了一惊


    “傅闻宵!”他震惊地说,“你怎么在这里?”


    老妇人道:“儿啊,这位傅书郎是刚搬过来的,就是巷子口新搬来的那家,他就是这次县试的案首哩!你前些天不是说,他认识汪举人吗?正好可以让他给你引见汪举人,有汪举人指点你,你一定能考上举人。”


    然后她转头对傅闻宵说:“傅郎君,我家俊哥儿读书可厉害了,他三十岁不到,就已经考上秀才,只是缺了点运道,只要汪举人愿意指点他……”


    男人听到这话,脸庞瞬间涨得通红。


    就算他有这心思,但当着傅闻宵的面他娘这么说,仍是让他羞耻不已,气冲冲地道:“别说了,我还要读书,没事别叫我!”


    说着他匆匆忙忙地转身回了屋子。


    老妇人哎哎地叫几声,见他不理,遗憾地朝傅闻宵道:“傅书郎,我家俊哥儿只是太害羞了,你别在意啊,他这是不好意思麻烦人呢!他啊,一直都是这样,总想着自己吃点亏,也不要麻烦别人——哎,傅郎君肯定会愿意为我儿引见吧……”


    这时,一道不客气的声音响起:“何大娘,你这话就不对啦,亏你说得出口,还想让人家给何秀才引见汪举人,说何秀才还不想麻烦人……真是笑死人啦!你说得不害臊,我听得都害臊了!”


    郁离转头看过去,发现是先前拜访的秦秀才的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