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个疯子鲁班班班

第224章 营地(第2页)

 我忽然觉得有点奇怪。

 因为按照沈卫平的描述,这个研究规律地震的科考队营地,在城北120公里的深山里,气候干燥、附近无地上水源,空气怎么会这么潮湿?

 心里想着,我已经起身出了帐篷,就发现外面正下着牛毛细雨。

 雨很细、但是很密,像浓雾一样白茫茫的。

 远处的山在水雾中若隐若现,透着一种国画似的留白感。

 这让我不自觉的有点放空,站在雨里静静地看了几分钟,突然感觉不太对劲。

 周围好像太安静了。

 深山里该有的鸟叫虫鸣全都没有,而且这里是科考队营地,就算动物都被吓跑了,也应该有人声和设备声。

 啪!啪!

 我先在耳边打了两个响指,确定自己的听力没问题后,立刻回到帐篷里,开始寻找防身的东西。

 可惜这一间是居住用的生活帐篷,只有些换洗衣服和被褥之类的,翻找一通没什么发现,我便把目光落在了那些行军床上。

 如果沈卫平的信息没错,我现在所处的时间点,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

 不同于后代那种简易的折叠午休床,这个年代、特别是科考队使用的军工产品,用料都是相当扎实的。

 随后我用两枚扣子充当扳手,拧动固定用的螺母时,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问号——我在干什么?

 如果以前遇到这种奇怪的情况,我肯定会先研究其他人去了哪里,可现在我居然先找起了防身的武器。

 这更像是肖海或者刘祈的习惯,看来是相处的久了,我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了。

 心里想着,我已经拧掉螺母,拆下来一根手臂长短的铁管,沉甸甸的手感让我感觉安定了不少。

 接着我用毛巾把铁管缠在手上,扯了几下确定不会被人轻易夺走之后,才像打棒球似的举着出了帐篷。

 我先把整个营地粗略的转了一遍——

 营地的规模比我想象中更大,各种用途的帐篷有二十几间,依照山里的地形布置,整体呈现出一个东西走向的、月牙似的弧形。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月牙两个尖端的生活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