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章 江南总督钱贞吉(第2页)
说到此处,钱贞吉微微一顿,起身踱步,官靴踏在青砖地面,发出声声闷响,恰似重重敲在众人的心尖上。“如今派了忠顺王来江南,又派了新晋的忠勇伯领兵而来,诸位都是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想必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猛地转身,袍角飞扬,目光灼灼,“税银被劫一事,已然闹得沸沸扬扬,朝野震动!若是谁家有牵扯其中的,那就麻溜地交回税银。忠顺王可不是心慈手软之辈,那忠勇伯更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军功赫赫,威名远扬,手底下的兵个个精锐。别心存侥幸,等到他们率兵前来,彻查深究,到时候杀得江南官场血雨腥风,可别怪我钱某没有提前提醒各位!”
这位早在太上皇时期便坐镇江南的总督大人,出身于浙江绍兴府声名赫赫的世家钱家。钱家底蕴深厚,往前追溯,女真时期,族中便出过大学士,满腹经纶,才名远播朝堂;太祖建国时,钱家又极具眼光,紧随赵家投诚,自此在新朝中站稳脚跟。历经数朝更迭,钱家枝繁叶茂,子弟大多踏入仕途,在江南官场为官者众多,遍布各郡县,多出任一方县令,掌管一地民生政务。官职最高者,便是如今的钱贞吉,身为江南总督,统管这富庶之地军政要务,权势滔天。
钱贞吉能坐上这封疆大吏的位置,家族助力自是不可或缺。钱家在背后运筹帷幄、疏通打点,为他铺就官场青云路;而他本人,也确实有几分真本事。在太上皇当政时期,江南税赋繁杂,可钱贞吉硬是凭借着精明干练的手段、滴水不漏的筹谋,将江南的税银提升了两成。彼时大齐内忧外患,国库空虚,这多出来的两成税银仿若一场及时雨,极大缓解了经济压力,钱贞吉也因此备受太上皇赏识,一路高升,成为手握重权的一方大吏。
怎奈世事无常,太上皇退位后,宣帝上位。钱贞吉身为江南总督,背后又站着江南大部分世家,成了世家利益的代言人。新帝登基,局势未明,钱贞吉并未公开表态支持宣帝,选择了观望蛰伏。江南官场受其影响,立场暧昧不明。宣帝登基四年间,对北方官场大刀阔斧整顿,肃清吏治,此番江南税银被劫,无疑给了宣帝整顿江南官场的绝佳契机。朝堂之上,多少双眼睛盯着江南,暗流涌动之下,一场官场风暴已然在酝酿之中。
钱贞吉的一席话,宛如巨石投入平湖,瞬间激起千层浪。堂下一众官员,脸色骤变,眉头拧成了麻花,交头接耳之声此起彼伏,嗡嗡的议论声在这大堂内弥漫开来。有人面色惶惶,压低声音嘟囔:“这劫税银的主儿到底是谁家啊?胆大包天,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下可好,把京城的目光全引来了!”旁边一人接话道:“管他何方神圣,此番忠顺王、忠勇伯一来,咱江南官场怕是要地动山摇咯。”
金陵知府贾雨村却仿若置身事外那般沉静,独自站在一旁,修长手指缓缓捻着胡须,眼眸滴溜溜地转,神色阴晴不定。旁人都在揪心忠顺王,他满心满眼却只有那领兵而来的忠勇伯——赵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