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守望关源岭

第一〇二章 财主家的收麦景象

 话说王大财主家的麦田里,二十多条壮汉握着二十多张蔢麦的掠一字儿排开。这种被中原老百姓称作“掠”的割麦工具,据说是河南黄河北岸一个叫作盐店庄的人发明的,但不知是何年何月发明的,这种快速割麦工具的出现最少也有好几十个年头了。 

 人们离老远就能听到掠“唰唰唰”的蔢麦声……蔢麦的壮汉岔开双腿迈着像扭秧歌儿一样的缓慢步子,身后拖着盛装麦子的大网包,离远处看去极像一头头蜗牛伸着脖子拖着躯壳在蠕动。 

 王财主家雇佣的长工短工一齐出动,十几辆骡马大车你来我往不停地穿梭运送收获的麦子,人喊马嘶热闹非凡蔚为壮观。 

 麦田里的小散户农家一般都是用镰刀割麦,人拉肩扛把带杆儿的麦子弄到打麦场里垛起来,等到麦子收割完毕摊场碾麦脱粒。 

 大财主、小财主和租种田地较多的农户,就不用镰刀割麦了,是嫌镰刀割麦太慢费力费时且弯得腰疼,而是像王财主家那样用掠来蔢麦收割。也有小农户几家合作起来共同使用一张掠、一个大网包的。因为置办一整套这种蔢麦工具费用不少,少说也得卖一头大驴的钱才够。除了费用不说,这套工具使用起来就得三四个壮汉联合操作才行。 

 这种工具的关键部位是一把锋利的薄薄芟刀,芟刀大约有三四尺长,固定在一个用竹子编的扇形掠的底部上,两根绳子扯着一个带有滑柱儿的手柄,右手握着扇形掠的把柄,左手握着能够转动的滑柱儿,收割起来相当八九个劳力用镰刀割麦的效率。一亩地的麦子一张掠抽几袋旱烟的工夫就能蔢完,免去了割麦人弯腰屈膝的憋屈难受。使用这种工具当地人叫“蔢麦”,这是当时当地最先进的收麦工具了。蔢麦汉子的腰里系着宽大结实的专用皮带,皮带后边有一个金属钩儿,金属钩儿挂着身后的一个大网包。大网包是一个大约六尺左右的直径,用耐弯儿的柳木棍子弯成的圆圈儿,粗麻绳编成的大网兜儿就系在柳木圆圈儿上。网包的两条腿儿是两根弯成弧形的木棍儿,就像滑雪的雪橇一样,在地上能够轻松滑行。蔢麦人蔢一掠子麦就一扬胳膊倒进身后的网包里,网包满了就得两个人抬着倒在麦堆里或倒在运麦子的车子里。没有力量和技巧的人使用不了“掠”这种工具。别说其他,单单就身后拖着的大网包,装满麦子就有一百多斤重,蔢麦汉子还要迈着有节奏的大步“唰唰唰”地蔢麦,技巧在手力量在腰,蔢上三四亩地的麦子蔢麦汉子就得换一换人儿,要不然就累得吃不消。这种割麦工具和方式比传统的镰刀先进了不少,也算是手工半机械化了。据说盐店庄发明创造这种“掠”是三个爱动脑筋的穷人,一个是编竹器的,一个是木匠,一个铁匠,他们凑在一起鼓捣出来的。 

 “弟兄们快点儿!”黑蛋背着一张掠光着上身和脑袋,宽皮腰带、牵绳和手拄儿在肩上耷拉着,“把老哥的草帽捡着……风吹掉在路上了。” 

 “闷儿雷”和“臭蒿”抬着一个空网包在黑蛋的后边,“闷儿雷”耍笑黑蛋说道:“捡着了……黑哥脑袋不怕晒,戴不戴草帽都一样。” 

 黑蛋停住脚步向后扭过脸笑道:“你们的脑袋是肉长的,老哥的脑袋难道是木头做的?” 

 “黑哥练过武功脑袋硬实哇!”“臭蒿”插话打趣儿道。 

 “老弟也真会涮人!武功练的是手脚没练脑袋。”黑蛋说着向后边招了招手,“书呆子你们仨老弟咋走这么慢,好像没吃饱饭!快点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