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守望关源岭

第一五一章 集市卖羊(第2页)

 “你们尽说些不吃劲儿话!俺家离荷花儿家没多远,她改嫁不改嫁俺最清楚!她日夜等着牛壮回来团圆,她荷花儿咋会改嫁哇?”卖桃的大婶儿不恼不怒地瞪着她们,“你们俩老嫂子嚼别人闲话就不怕烂舌头儿?”说着一人儿递给一个大桃子,“吃着桃子好占着你们的嘴!”

 这俩老婆婆啃着桃子抱着猫咪嬉笑着走开了,边走边埋怨桃子生硬,“这桃子像石头!这牙床根儿咋啃得动哇?”

 荷花儿牵着羊儿心急火燎地想遇到买羊的人儿,这时一个陌生的外村儿老大爷走到荷花儿的跟前,看了几眼这三只羊儿,认真地摸了摸羊儿身上的膘,开口说道:“这仨羊你要卖?”

 “是要卖。”荷花儿欣喜地回答道。

 “你要价儿多少钱?”

 “一块儿银圆,不还价儿。”

 “中中!没多要。”接着老大爷说道,“你在这儿等着我,我把那边儿车子上的麦子粜了得了钱就来买。”

 荷花儿着急道:“您得多长时间才能把麦子卖了呀?”

 “说快就快,说慢就慢……这要看籴粮食的人啦!别急,你没事儿就在这儿等着吧。”

 “荷花儿婶儿……”一个小女孩儿的声音在喊她,“您咋牵着羊来赶会哇?”

 荷花儿听声音挺熟悉的,但看不到人儿……她透过拥挤的人缝儿瞅去,才看到原来是放鸭子的麦芽儿拐着半篮子鸭蛋在卖。

 “麦芽儿……”荷向花儿在人群里向麦芽儿大声说道,“鸭蛋卖了多少了?”

 麦芽儿大声回应道:“俺才来没多大会儿……一个鸭蛋还没卖。”

 “是卖鸭蛋买米面还是买油盐?”荷花儿大声问道。

 “买米面。”麦芽儿回应道。

 “麦芽儿你大声点儿,这会上乱哄哄地……不大声听不清楚。”

 “俺卖鸭蛋是买米面。”麦芽儿隔着人群大声说道,“家里没米面啦。”

 “你要是卖不了鸭蛋,散会后就到婶儿家里,婶儿给你些米面先让你奶奶爷爷不饿肚子。”

 “婶儿哇……你别管俺啦……呀!婶儿的羊跑啦!快去撵羊吧!”

 “咳咳……只顾说话了,这两只小羊儿跑哪儿去了……”荷花儿转身撵羊去了。

 “卖鲤鱼……金身红尾大鲤鱼呀!清早收夜网刚从黄河边儿挑过来的,新鲜得很呐!”

 卖鱼人吆喝着手里掂着一条扑甩着尾巴的大鲤鱼,身边放着两大筐不断张嘴儿动弹的鲤鱼。

 “卖老鳖……黄河大老鳖呀!便宜卖啦!一只一个大铜子儿。”

 卖老鳖的人指着地上的一个大竹篓,竹篓里十几只老鳖伸着脖子“刺刺啦啦”抓挠着竹篓。

 “热腾腾的小笼包子,开封师傅亲手做的哇!咬一口就嗤嗤地冒香油。”

 买小笼包子的面前放着一笼冒着蒸汽的雪白包子散发着香味儿,有几个吃家儿手掌中托着热包子不断向热包子上吹气儿,好像急于吃到嘴里。一边吹气儿一边小声儿嘟囔着“开封的小笼包子很有名气哦……这是开封师傅做的吗……”

 “铁锅便宜啦!原武城关造的好铁锅呵!大铁锅小铁锅都有,做饭炒菜热得快凉的慢,还有退猪毛的特大铁锅哇!足能盛下几百斤的肥猪。”

 卖铁锅的一边嘴里叼着旱烟袋一边咧嘴吆喝着,还不断用烟袋锅“当当当”敲击着铁锅,“听听……听听……听听这铁锅的清脆响声儿……祖传的工艺才能造出这好锅哇!”

 “清香莲蓬上市啦!清热化痰好东西呀!十个莲蓬一个薄铜子儿,快来买哇!”

 “俺的儿媳妇儿怀了孩子爱吃辣的,可吃辣的上火,正好莲籽儿清火。”一个老汉说着走近卖莲蓬的,“你这一篮子莲蓬俺都买啦。”

 “肥乎乎的老母鸡!炖汤大补哇!就剩下两只啦,买晚了就没啦!”

 一位老婆婆怀里抱着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儿,蹲坐在地上向过往的人们吆喝道,一边吆喝还没忘记给她怀里像是她的小孙女儿编头发。

 “猪娃儿便宜啦!刚断奶肥溜溜的小猪娃儿!一年就长成大肥猪了。

 一个买猪娃儿的壮汉从猪篓里掂出一只猪娃儿,他掂着猪娃儿的一只后腿、猪娃儿“哇哇哇”地叫唤着……“咦……这猪娃儿是欢实!”壮汉说道,“俺就买这只。”

 “有人灌洋油到这儿来……清亮亮的洋油哦!点灯火头儿不结痂儿不用拨捻儿,老棉油灯该扔掉啦!灌一斤洋油白送一盒儿洋火儿!都是稀奇少见的洋东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