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集市枪声
集会上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叫卖吵闹乱哄哄满天喧嚣,加之外地卖艺的趁集会拉开场子耍上几把花样儿,引来人们一阵儿喝彩哄叫,铜子儿叮叮当当甩向场子里。
这是春节前最后一个集市贸易了,人们都急不可待地置办年货、买卖农副产品。黑蛋牵着老山羊左挤右挤好不容易挤到街市的中间,就把“阴阳鞭”带熟铁段子的一头儿缠在自己的腰间,不慌不忙地从衣服兜里摸出一片旧书纸,又摸出一小撮儿碎烟末儿卷了一根烟卷儿,划根洋火儿点着很满足地品吸起来。
在黑蛋的旁边是两家卖鞭炮的,互相对着喊叫“便宜啦!便宜啦!”你卖得便宜,我卖得更便宜,互相对着降价、对着干,两家互不相让,最后两个同行的冤家干脆不卖了,都同时慷慨激昂地耍起了性子,用竹竿儿高高挑着一挂挂的鞭炮,面向对方“呯呯叭叭”火星四冒地燃放起来。
这下可害苦了黑蛋,他的那只老山羊被吓得蹿跳起来,把他扯拉得差一点摔倒,黑蛋气得扔下烟头捡起一块大砖头高高举在手中,向这两个卖鞭炮的大声骂道:“你们这两个王八蛋!是来做生意还是来捣乱的?再不停住就砸烂你们的狗头!”在鞭炮的爆裂声中这两个王八蛋一点也没听清黑蛋的叫骂,只是看到一个黑矮的男人手里举着砖头张着大嘴要砸他们,他们吓得立即用脚慌慌张张踩灭了鞭炮。
集会上小商小贩在大声吆喝着叫卖着,商贩吆喝得最起劲儿的要数被“惹不起”坑苦了的“短半尺”。
他的布摊儿摆放着不同花色品种的布匹,有土布有洋布有粗布有绸布,城里有的他这里都有。
“新进的好布料啊!西洋出的花格呢,东洋出的黑咔叽,都是洋货哇!”“短半尺”摇头晃脑满口唾沫手舞足蹈起劲地吆喝着。
“娶媳妇嫁闺女、当新郎做女婿,最排场的上等布料啊!”他一边吆喝一边熟练地用尺子为买家儿量着尺寸,“嗤啦”一声扯下一截儿布匹,手忙脚乱地数铜子儿、点钞票。
“短半尺”如今卖布比往常忙乱了许多,他的好帮手、他的很会做生意的漂亮女儿“榆钱儿”,离开他远走高飞了,使他少赚了不少银子。
在人们吆喝的声浪里还掺杂着牲口的吼叫,音量最大最难听的要数即将移换主人的大叫驴,也许它不想被人牵着强行卖掉,所以就“哏呱哏呱”大声地抗议起来。它“哏呱哏呱”野兽般的吼叫,极像铁勺刮铁锅的刺耳声,这种难听的刺耳声音再凶的恶狗都害怕,所以自古以来很少见到狗咬驴子的。
集市上也有不声不响不吆喝的生意人,那是一些逢会必到有固定摊位的屠宰户。杀猪的屠宰户的肉架上挂满了一大块一大块的新鲜猪肉;卖羊肉的屠宰户的肉架上挂着整条整条的光身羊;卖牛肉的屠宰户就不一样了,是在一张大条桌子上反铺上鲜牛皮,刀斧分解得当的牛肉就摆放在牛皮上;卖牛肉的比卖猪羊肉的要复杂一些,牛腩肉是一个价格,牛腿连筋肉是一个价格,纯牛肉是一个价格,牛蹄筋儿是一个价格,价格最贵的是牛腿连筋肉;他们大多是外村的回民,都是经过阿訇严格检查过的无病活牛宰杀的牛肉。在这方土地上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卖肉的不吆喝,人们称作“哑巴卖肉的”,但是没发现一个卖肉的是哑巴。不管是卖猪肉、卖羊肉、卖牛肉,哪怕是一整天卖不出一斤肉,也是不急不躁神清气闲一声不吭地在等待买主。有时有的屠户在静候中,还有节奏地弄出点儿好听的声音,他们是用两把屠刀相互摩擦,“噌噌噌噌”像琵琶试音儿、清脆明亮的音韵在肉摊上萦绕,以此向人们证明他们并没有睡觉、没忘记卖肉。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面带微笑半闭着眼睛,似睡非睡地蹲在肉摊旁。这内中的因由至今无人说起,这也许就是商道上的所谓儒商“禅性”吧。
在街市旁一个角落人们围了一个圈儿,人圈儿里是一个跑江湖耍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