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韩家老爹的葬礼(一)(第2页)
若一一说来,丧规丧距之多、丧礼环节之繁,与皇帝老儿的国葬相比犹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汉族这种民间的丧葬规矩,据说是从几千年前的周朝传承演变下来的,也许是迄今世界上最复杂、最讲究、最极致的殡葬制度。这种传统的殡葬最大的特色是折腾人,把人折腾得晕头转向精疲力尽。
雇请来的这些不同事项的人员,除了给测看墓穴的阴阳风水先生、吹奏响器的人、扎纸匠活儿的和“哭丧”专业户一定的礼钱以外,其余乡亲人等无论姓啥名谁均以磕头当钱。由丧家儿当事老大身穿孝衣头戴孝帽,无论地面干净与否,无论地面是砖头瓦块儿石子儿泥巴,一点儿也不能讲究,向着需要被雇请的人趴在地上“咚”地磕上一头就算请定,无需被雇请的人说话同意。这一头磕下你啥事儿都得放下,除了你大病缠身不能动弹,这是自古乡村约定俗成的老规矩。荷花儿的大哥一天下来,脑瓜盖儿磕得红肿起来,头脑也磕得发昏,洁白的孝衣孝帽成了土黄色,两个膝盖露出了里边的黑棉裤,荷花儿看到心痛不已。
当天由荷花儿和她的二嫂把老人周身擦洗干净,把老人有点儿僵硬的胳膊腿儿祈祷着慢慢舒展,方才安稳地给老人穿上寿衣。寿衣是从寿衣店里买的,宽大的蓝色寿衣袍子就像清朝的官服一样,头上戴着清朝官员常戴的那种伞状帽子,不过帽子上少了红顶玉珠和野鸡花翎。寿衣穿毕由当家老大向老人口中放进一枚铜圆儿,称做口福。有钱人家有放银圆儿的,也有放金元儿的……像荷花儿娘家不穷不富,放块儿铜圆儿亦算合适恰当。向亡故者口中放钱,不知是何年兴起的规矩,反正是图个吉利罢了,老人到得那边儿不至于让阎王爷当做穷鬼小看。据对阴间比较了解的老者说:“嘴里无钱在阴间讲话鬼都不相信。”
去世的老人穿着寿衣躺定之后,还要在脸上蒙上一块儿白布,叫作“遮天布”。据说亡故之人害怕见到光明,也多少有点儿把亡故人的一张难看的死脸盖住,免得胆小之人看了感到恐惧的意思。最后是当家老大用细麻绳,象征性地把老人双脚松松地捆住,这是为了预防猫惊尸。有了这道麻绳就是万一猫儿惊了尸体,也不至于死尸迈开双脚干些恐怖的事情。据民间传说真的有猫惊尸的恐怖事情发生……以前在离古寨不远的夏家庄就发生过猫惊尸……说是夏家庄里有一户人家,有一个半精不傻的儿子,父母怕儿子长大找不到媳妇,就收了一个穷人家五六岁的女孩儿作为童养媳。童养媳童年不谙世事,到得十五六岁的年纪,就要和这个傻孩子成亲了,她才意识到自己命运的悲惨。就在成亲典礼的前一天寻了无常,上吊自杀了。半夜时分,一只狸猫为捉一只老鼠跳在了她的死尸上,只见尸体上一束蓝色的微光闪现,忽然尸体张嘴瞪眼伸着舌头(吊死的人的舌头都在嘴外耷拉着)站了起来……有人说是这个闺女死得冤屈,冤魂儿不散,才如此向人间抗议。有的说死者年少怨魂儿变成了厉鬼,想找一个替死鬼儿……不管何种说法儿都与老鼠和猫有关系,所以人们夜晚为亡者守灵最怕听到鼠闹猫叫。若是逝者的家人比较聪明,天不黑就把停尸屋里的老鼠洞给堵死,把猫儿赶得远远的,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