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何承天(第2页)

 《达性论》

 作者及着作背景

 《达性论》是由何承天所着。在当时佛教思想盛行的背景下,佛教徒宗炳写了《明佛论》,把有生命的东西都统称为“众生”,以此来论证“因果报应”以及“六道轮回”等佛教的相关理念。何承天作为无神论思想家,针对这样的情况创作了《达性论》,用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核心观点阐述

 何承天在《达性论》里提出,人应当是天地万物的中心所在,是不能和其他生物一同被归为“众生”这一范畴的。他觉得天地与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促成了世间万物的存在。人所禀受的气是清和的,而且人的“神明”相较于其他生物来说是更为高超的。人的生与死是自然的规律,也就是“生必有死,形毙神散”,所以佛教所宣扬的“六道轮回”是完全没有依据的,是一种虚妄之谈。对于其他生物,何承天认为只要人类在取用它们的时候做到“取之有时,用之有道”,那么这种取用的行为就是合乎仁义之道的,如此一来,所谓的“报应”之说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意义与影响

 《达性论》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依据儒家经典的思想对佛教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在当时的思想界,这部着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推动了无神论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不过,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它承认了“三后在天”是指“精灵之升遐”,这就保留了传统的鬼神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