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四话:鏖战一方(第2页)
辰飞当然知道三八大盖和毛瑟枪的由来:三八是1905年日俄战争中开始定型的,那年是日本明治38年,所以被称为三八。其实,三八大盖是1907年才批量生产,但是南部麒次郎将新改良开发的步枪仍然以明治天皇年号第三十八年命名;1908年3月开始,新式的三八式步枪逐渐成为部队的标准配备;到了1910年,部队中的三十年式步枪就全面被三八式步枪取代了。至于取代三十年式步枪的原因就很讽刺了,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打仗,东北干燥,风沙,严寒的气候和平坦广阔的平原,让三十年式步枪容易因灰尘过多而卡壳,所以南部麒次郎才特意加了防尘盖,增加了步枪的实用性。
至于毛瑟枪,指代德国毛瑟厂生产的各式枪械,盒子炮是当时中国最知名的一种。因为民国年间,军阀纷争,各国对华枪支出口进行了限制,主要限制了轻重机枪,轻重炮和步枪,而盒子炮因为是手枪,作为自卫武器,不在限制之列,但盒子炮射程远,精度也高,而且可以单发和连发互换,自然“风靡一时”。
只不过,任谁都没想到,这两把枪从此成了两人的生死搭档,直到后来他们来到缅甸,才换成汤普森冲锋枪。
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刘景荣已经能熟练用枪了,在训练中,他才意识到三八枪的威力确实很大。在王小光的讲解和指导下,刘景荣也逐步能辨识各种看似外貌一样的步枪了。
这天晚上,刘景荣竟然又梦到了花仙,花仙又指点他:“亡兽遗枪,取之卫骧;一路坎坷,故旧相帮。”随后,花仙一挥衣袖,凭空出现一团白雾,雾气散尽,哪里还有花仙,竟然多出了一个轻薄瘦弱的姑娘,此时他一袭青衣,身姿窈窕,给刘景荣深施一礼说:“恩公,我给你行礼了。”
“咋是你啊,青姑?”刘景荣认出她之后,非常惊讶,但是心里生出一股“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我和花仙有缘认识,坳子里还说我伤风败俗,花仙就留下我;前段时间,大家过头七,回家看看,还想让你超度一下。”青姑继续说:“景荣,你替我和村里人报了仇,我听说你被抓壮丁,花仙才让我来帮你。”
“你咋帮俺,能让俺回家还是让俺能在战场活下去?”刘景荣也很欢喜,此时他始终放心不下绣娘,至于其他的家人,他现在自身难保,只能从长计议了。可这都要离开部队,现在他总感觉对不住老班长和连长。
正当刘景荣思绪万千时,青姑告诉他:“你之前毒死的日本人还没被发现,还没人知道你把他们的枪藏起来,你可以回去把枪带来。”
“这办法中是中,就是俺记不住路啊。”刘景荣有点为难,其实他觉得只要不去战场拼命就好。
“不妨事,我帮你,你只管带人去。”青姑说完,就消失了。
天亮后,刘景荣又开始了一整天的忙碌,在训练休息的时间,“中啊,葫芦!”王小光在训练场上看到刘景荣的进步不由得夸赞:“你可比之前厉害多了。”
“报告教官!俺还得继续努力。”刘景荣谦逊地说。
王小光漫不经心地说:“这次鬼子撤地彻底,尸体和枪支都没留下,这支枪还是以前俺用的,你立了大功,自然给你了。”
“小光,鬼子的枪还真得劲。”刘景荣说到这儿,就把赵家坳的事情说了一遍,只不过,他略去了黄鼠狼投毒的事情,只说发现鬼子惨死,后来找到他们的锅里有断肠草,估计是鬼子不识断肠草,这才丢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