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生死情蒲城小民

第37章 再遇恩师(第2页)

 “师父您尽可用徒弟给您的蒙汗药,他们倒后,自有徒弟来处置,您为何要自损寿命?”刘景荣不解地问。其实,此时他看到师父明显老了许多,身姿已经佝偻,初现老态龙钟,以致乍见不敢相认。他知道其中原因后,不禁为师父感到可惜。可他哪儿知道,若这些人能用蒙汗药就对付了,他又为啥折损寿命呢?

 “惩恶即是扬善,杀生即是放生。”广悲说:“为师常教导你,你莫要忘记,他们并非人类,而是衣冠禽兽,尽可‘度化’他们。”

 “是!”刘景荣不由得愤懑,眼泪溢出来。

 随后刘景荣按照广悲所交代的,命人将这些罪大恶极的伪八路堆上干柴,进行“点天灯”。说是点天灯,其实各地理解及解释都不一样。有的说古代汉人在元旦夜晚(也就是除夕夜),每家每户在屋楼上用长竿悬挂灯盏,通宵达旦,称"天灯"。哪怕到现在,每逢除夕夜,家家户户挂灯笼,通宵达旦地亮着。说到刑法上,有一种是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透,等到晚上,将他头下脚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从脚上点燃,让人从上往下烧,让犯人经历烈火焚烧的痛苦,一般犯人被烧完腿了,留下两根乌黑冒烟的焦炭腿,人还没死,而这时也只过了半天或一夜时间,非得等到烧到人的内脏,好多人被烧或者被疼死。另一种是把犯人用油浸湿麻布包裹住头部后点燃。燃烧部分后浇灭,再次点燃。如此循环往复折腾,不超5个来回,犯人必死无疑。还有川湘一带土匪会在被杀人的脑上钻个小洞,倒入灯油并点燃,可让其在极痛苦中被烧死。甚至于,还有种说法是把犯人烹煮,熬出的油脂用来点灯。隋唐天下乱时,出了18路反王,其中有个朱璨就是以烹人而令人闻风丧胆,据说他喜怒无常,常用烹煮来杀人,朱璨后来兵败投身到王世充麾下,李世民和王世充在洛阳决战后,朱璨被李世民擒获,百姓这才纷纷状告他的各种罪行,加之李世民对他的恶名早有耳闻,自然杀之而后快,百姓听闻,纷纷朝他扔石头泄愤,顷刻间瓦石堆积如坟。

 可不管是哪种点天灯,都让人不寒而栗。可面对杀人如麻、心怀叵测的鬼子,刘景荣自然不会有任何心慈手软。只是没有油脂,怕是难以点天灯。广悲则拿出一个小瓷瓶,递给刘景荣后吩咐:“找来秸秆柴火堆砌,倒入瓷瓶中的狼脂,不断加柴火,直到把他们烧成灰。”

 刘景荣立刻照办,大家找来秸秆柴火,在鬼子周围堆了足足两米高,刘景荣拿出火折子,吹燃后丢入秸秆里,火焰逐步由小变大,他立即把瓷瓶里的狼脂倒在柴火上,火势迅速升腾,整个过程让这些生夺魂的活死人时常面目狰狞,但是就发不出声响,而当他们燃尽时,一缕青烟在空中久久不散。师父用钵盂收纳,青烟才逐渐消散。

 之后,广悲叫人去买一些公鸡,在破庙里做法,把生夺魂的魂魄引入公鸡的躯体里,顿时公鸡上下翻飞,要不是刘景荣在旁边紧紧抓着,估计都要去啄广悲了,而广悲念着经,一会儿就用刀砍下一颗鸡头,直到把公鸡砍得差不多了,满地的鸡头和血,血腥味十分浓厚,他这才停下。其他人带走鸡,吃得开心。

 当晚,刘景荣告知快三刀自己的计划,快三刀自然不便阻拦,就放他和师父去了,广悲拘束好亡灵,他带着刘景荣来到风蚀崖。他望向不远处的黄河渡口,广悲心中感慨,对刘景荣问:“徒儿,知道这是何处,可知名字由来?”

 “师父,徒儿只听老人们讲过现有永和关,再有永和县,这里曾是永和旧县城。”刘景荣搜肠刮肚地在想关于永和的一些见闻,但还是只有这么一句话,当时就语塞了。

 “永和关,东承晋,西连秦,古有秦穆公迎娶晋献公的长公主,才有了敦睦邦仪,琴瑟永和,二国结为秦晋之好。这才有了永和之名,唐代就有记载,元代实行行省州县制,就有‘永和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的记载。”广悲接着说:“咱们都知道后来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为秦,可并不知秦地处荒凉偏僻之地,十分弱小,中原各国都不把他放在眼里。而晋、楚、齐并称三强国,不仅地大物博,兵多将广,而且百姓安居乐业,一时间强盛异常。后来若非三家分晋、张仪二耍楚怀王、哪儿有秦灭五国后最终灭齐呢?说回晋献公晚年昏庸,太子申生被杀,夷吾和重耳外逃,晋国内乱平定后,夷吾找秦穆公以五城许诺,得到秦穆公帮忙,做了晋惠公。尽管夷吾食言而肥,秦穆公并未发兵讨要五城。可秦国被围困时,晋惠公竟然出兵攻秦,两次都是秦穆公念及‘秦晋之好’,没有为难晋惠公。晋惠公也识趣,不仅奉上五城,还把太子送去做人质,秦穆公也把女儿嫁给太子。太子回国登基后,也是出尔反尔,秦穆公便找来61岁的重耳,把女儿嫁给他,助他登基成了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