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第2页)

 于是他召集了学宫的夫子,委婉的提出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事。

 赵夫子一脸不解,“我们教学生君子之道,他们自然会按君子言行自我约束。”

 鲍奇羽对着这位拎不清的赵夫子好声解释道:“夫子,咱们学宫里的孩子绝大部分并不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只是为了认得几个字,方便以后做工做买卖。”

 “这岂不是有辱斯文?”赵夫子更不能理解,他年少中秀才,一直坚持科考到三十五岁才认清自己才能不够,于是开了家私塾教幼童启蒙,只混的个饿不死,后来他听说要开办公立学院,因俸禄不高,别人还在观望,他第一个就来报了名,经过一番考教,他自此就留在了学宫里。

 “为民开智怎么会是有辱斯文?”鲍奇羽以前最烦这些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挂在嘴边的迂腐夫子,觉得他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却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跟有病一样。不过如今他身份已然不同,不再是与夫子作对的顽劣学生,只好耐着性子讲他的办学理念。

 “赵夫子,三年只得一个状元郎,可我们读书的书生却有千千万,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治国平天下,那么未中状元、甚至只考得上秀才的书生又该去做什么?”

 赵夫子老脸一红,莫名的就觉得那句“只考得上秀才”是对他说的。

 “我听很多读书人遇到与人讲不通道理时,都爱说一句‘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说?”

 赵夫子下意识道:“那是因为那些当兵的大字不识一个,什么道理都不懂……”他抬眼看着鲍奇羽,却见对方脸上含着笑,他顿时就明白了自己的迂腐可笑,却仍心有不甘,“若不是为了兼济天下,那读书何用?”

 按着鲍奇羽以前的性子,他很想怼赵夫子一句“请问你兼济天下了吗”,但是他现在不能这般肆意妄为了,好在他自己读书虽不出色,但辩才倒还不错,于是继续耐心道:“不能兼济天下,便独善其身,若人人都能独善其身,天下又何须谁来兼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