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边军沐风叶

第923章 职业化(第2页)

 “这次的对手,是奥斯曼帝国近卫军第三军团,战斗人员不多,只有三万左右,但是后勤人员有超过七万之数,比例达到了一比二,其中更有厨子裁缝消防队等分工,这就说明奥斯曼帝国有着近乎完全的军队保障系统,并且最让我惊讶的一点是…他们的后勤保障部队,也是职业的,可以这样说,只要他们愿意,三万的战力能够直接变成十万!”

 听到这话,懂军事的人都是倒抽一口凉气。

 在中国古代,后勤保障也是有规制的,但是基本所有的后勤保障人员,大都是征召徭役,只有个别战斗部队会承接一部分的辎重运送。

 这种方式有好处,那就是省钱,中国可基本没怎么缺过人啊,但是很缺钱,能用人力解决的事情,通常不会考虑用钱去解决。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论打仗还是一般的民生工程,比如治理水患加筑堤坝之类的事情,都是用的时候再招募徭役。

 这样的方法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所有招募过来的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很不专业,很多事情如果用专业的人来干,可以干的更好更快,但是要用专业的人员,就要出钱养着,这事…大老爷们可不会干。

 但是这事也是必要的,军队职业化是保持战斗力最基本的要求,后勤保障人员,也要专业,才能不拖后腿,并且能够作为预备役随时补充战斗损耗。

 “我不但希望军队职业化,还希望能够细分分工领域,比如炮兵,那就是炮兵,平常训练作战,以炮为主,其他技能装备为辅,飞天营,就是飞天营,飞天营的士兵万不得已不会作为步兵冲锋,炮兵万不得已也不会作为骑兵面对面杀敌!”

 “细分之后,独立训练,但是要联合杀敌!在不断的战斗中,改进装备缺陷,练出铁血精神,完善战斗技法,”

 朱威说的这些,将眼前的人震得一愣一愣的,这中华大地上千年的纷争中,何曾有过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