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边军沐风叶

第959章 只要是“明”,就可以了(第2页)

 这是士大夫阶级的,而百姓殉国者更多。

 屈大均在《皇明四朝成仁录》中仅仅记载一个叫延绥镇的情况便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一幕:“当闯贼攻城时,以孤城死守七日夜,力竭尽城崩,自将帅兵民以至商贾、妇人、女子凡十余万人,无不慷慨激昂,为朝廷而死。”

 此外《弘光朝苏州死节死事传》记载,苏州、嘉定、昆山三个地方,平民自杀四万余人,并赞扬他们:“君子能忠,其小人有义。”

 很惨烈吧?

 可是…这些人大都是百姓或者小官,真正有能力决定朝廷命运的官员勋贵,少的可怜。

 南明大臣史可法、和亲眼见证当时历史的史学家计六奇仍就给出了一个巨大反差数据,认为真正为大明殉国的还是以普通人为主,而士大夫官僚集团跟随崇祯殉国的寥寥无几。

 比如史可法对于“甲申之变”的高级官员非常激烈地说:“先帝对百官恩义非常,可是一旦出现重大变故,在京官员一起和皇上殉国者寥寥无几,在南明组织讨伐李自成的人也是极少数,最后史可法认为:此千古以来所未有之耻也。

 计六奇对此也发出了相当一致的感叹:“至尊以身死社稷,臣子殉难者,仅北都二十余人。”那么其他当时在京的官员去哪里了呢?自然是去投靠李自成去了。

 据目击者说:“贼驰而进,皆白衣青帽,张劲弓,挟修矢,每人栓短棍数条,衔枚疾走”。

 与老百姓平静冷眼旁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达官贵人如同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生怕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乔装改扮,“恐衣冠贾祸,悉毁其进贤冠”,或是“俱穿极破青衣,戴破毡帽”,一时之间“破衣破帽重价求之不得”。

 这些达官贵人们一时丑态毕出,“是日,大小官僚俱以重价购极破青布衫裤并破帽,混稠人中,低头下气,惟恐人觉。”甚至有的人以多件华丽衣物换一个破衣服都不能得,最后竟然把衣服脱掉裸奔起来,“赤体狂奔,随路跧伏”。

 综合来看,为大明真正殉国的大部分还是以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为主,也有许多组织对抗李自成的官民,等到城破之后,一起存亡,至于在京的大明臣僚大部分都摇身一变成了李自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