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之剑梁上齐人

第104章 老夫子说法(第2页)



    “嗯!”,泉壬给邓长卿倒水,邓长卿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



    “呵呵!”,泉壬看向唐经,唐经颤抖着双手,将茶杯高举到眼前,泉壬为他倒水,憨厚的笑了笑,这更让唐经心惊胆战。



    老夫子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黎飧觉得自己的小心眼在老夫子面前还是别显摆了。



    黎飧的脸色显得阴晴不定,心绪陷入一种难以言状的纠结当中。老夫子看了看黎飧,说道,“我知道你在大象国最大的暗棋不是邓长卿,那些小算计没用,该撤的都撤回来吧!”



    黎飧终于长舒一口气,深深弯腰低头行礼,“谢谢老师!”



    老夫子看了看周围众人,着重看了一眼唐经,说道,“圣人有云:‘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身在自设藩篱之中而不自觉,见俗而忘道,得利而心毁,所求与正道背离,则易走魔道。亚圣解心语:‘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天知矣!’。佛曰欲成事,先修心。所谓先守本心,莫向外求。我等既然都身在红尘,正心为第一,为何正心?克己守礼,压制人欲,如此才不会放纵贪婪之心,引天道惩罚。”



    老夫子见每个人都陷入一种玄妙的沉思之中,便信手祭出一支朱笔,以眼前虚无为宣纸,以浩然正气为墨,信手挥洒: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金色字符化为浩然之气,沁入每个人的脑海。



    夫子育人,潜移默化,大道之德,心若琉璃。



    红孩子很无聊,一路畅通无阻,跟在他身后的队伍越来越大,这让他感到很没意思,领着几万人队伍,一仗没打,就来到了人家都城脚下,看样子,人家根本不设防,想进城就进城,但是,进城以后干什么?难道来一阵烧杀抢掠?军师郭凤先道,“大筇国显然已经改变了主意,不犯边不与大王对抗,我们带着这么多人进城就失去了理由,大王你想,若是大筇国皇帝是个昏君,我们大可以打进去,杀了昏君夺了皇位,大王荣登大宝振臂一呼天下人齐呼万岁,那也倒是美事一桩,天下百姓会感念大王的恩德。可是此刻,我等一路走来,收编了不少流匪盗贼,这支队伍杂七杂八的,怎么看都不是正义之师,百姓看我们很怕,现在有大王以力压制,这些人恐惧大王的威严不敢干那些伤天害理的事,但是,若是进城,这些人脱离了大王的视线,他们如蛟龙入海猛虎归山,仗着武力和修为在城内胡作乱闹,给邕城带来灾祸,大王这一路积攒的名声可都是心血白费了,所以大王,不如就此遣散队伍,给他们一些盘缠和安家费,让他们回归家乡,岂不是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大王因此功德无量,万人称颂敬仰,也不枉大王这一路走来付出的心血。”



    红孩子假装背着走低头沉思,一脚踢飞一个路边石子,像是陷入无限矛盾纠结当中。其实,他脑袋根本就是一团浆糊,所谓的思考连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思考什么。只是,他心里有些不服气,咋地?你说咋办就咋办?我不要面子?但是,自己确实想不出任何花样,只好做出艰难思考才会拍板的样子,沉声说道,“留点人,不是要在邕城成立无双商行吗?其余人,按你说的办!”



    “大王英明,这番深思熟虑果然思虑周全,比在下想的更为深远,实在佩服大王如天智谋,在下这就办,不过还请大王在城外稍作歇息,容在下走一趟城内,与城内府衙相商,最起码先给大王安顿一个满意的地方!”



    红孩子挥挥手,“去吧!”,信手捏出一把躺椅,悬在空中,并把小女孩拉到上面。红孩子躺在上面,敲着二郎腿,喊道,“都坐在这不许动!”



    郭凤先急急跑向城内,一阵风驰电掣便来到一处官衙,乃是邕城提督衙门,郭凤先喊道,“符城主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