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往界李庄白肉

第220章 隐剑

相较于经文,神通实在是轻之又轻。

 哪怕神通是完整的,经文是残缺的。

 对于一方族群或是一方大势力而言,价值仍旧是经文在上,尤其是没有皇道经文传承的族群与大势力。

 经文残缺,并不代表经文就失去了价值。

 哪怕是残缺的经文,也可以参悟其中的奥义与真谛,最后进行汇总,完善到族群或是宗门世代传承的经文之中。

 经文的编写,远远要比想象中更加复杂,更加不容易。

 一篇经文,哪怕只是最低级的九品启蒙经文,其内在也蕴含着深刻的“道”与“理”。

 经文虽与境界一一对应,但这并不意味九品经文的创造者就是初入第一境界的小修士。

 事实上,初入一境的小修士就连修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都说不清楚,又怎么可能有资格编写可供后人修行的经文?

 真正拥有资格编写经文、开创神通的,最差也要是半圣层次的大修士。

 像是宋祁在刚刚踏足修行之时,习有一门收刀技,名为离人怨。

 在离人怨的系统介绍中,就将其称之为是一代刀道大师的封刀之作。

 早先宋祁也不懂。

 他单纯的以为七品武技就是脏腑境的武者所创。

 毕竟以当时的天地环境来看,脏腑境武者确实也担得起这一声大师。

 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这门离人怨刀法乃是一位高劫半圣的晚年之作。

 那位半圣层次的刀道大师,倾尽心血,在摆脱了自身所修一切刀法的影子之后,从无到有,创造出了离人怨这么一门刀法来。

 虽然离人怨的品阶不高,只是下三境的小武技。

 但却独一无二,是真正专属于那位修士的神通,诠释了他的“道”与“理”。

 这是前贤留给后世人的传承瑰宝,也是前贤自身所在追求的浪漫与风流。

 每一位修士都希望能在临终之前着书立说,传下自身的“道”与“理”,名流万古。

 不过事实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修士实在是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修士,对于修行只能做到“知其然”的地步,根本无法做到“知其所以然”。

 能够留下一门神通传世,便已经可以称之为大风流。

 因为同一品阶的经文编写难度,要远远超出神通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而宋祁当初所修行的四品经文镇狱经,便是严鸿雪在进入封印之前所创下的得意之作。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严鸿雪一位堂堂的九劫半圣,会在自己的“墓穴”中放上那么一本“不入流”的经文。

 四品是不高,但那可是严鸿雪在成圣前的集大成之作。

 也是严鸿雪为自己有可能醒不过来所准备的遗书。

 很多圣者单独编写经文,也不过只是四品而已,所以严鸿雪对这本镇狱经简直是满意极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严鸿雪自是要把这篇镇狱经广而传之。

 圣境之下的经文编写尚且如此困难,到了圣品之上,更是难如登天。

 每一篇圣道经文的编写,都是不知多少位圣者,经历过多少个小时代,前赴后继,反复打磨,方才真正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