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血仍未冷温暖的冬天

第901章 中国远征军(第2页)

 当时,日军全面占领了我国沿海地区,封锁了海岸线。

 民国时期,工业落后,大部分的战略物资都是依靠购买,或者国外援助。

 日军封锁了海岸线,战略物资就进不来,严重依赖云南方面的滇缅公路,滇缅铁路以及驼峰航线。

 由于日军即将进攻缅甸,严重威胁我国的抗战战略物资运输,如果让日军控制了缅甸,那国内的抗日形势将更加严峻。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欧洲方向被德军打得满地找牙,被迫退守英伦三岛本土,也顾不上遥远的缅甸。

 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他们当然不想放弃既得利益,但是他们也知道打不过日军。

 民国政府和英国当局都希望保住缅甸,于是一拍即合,双方签订了一个条约,英国当局允许国民政府的部队出兵缅甸,共同对付日军。

 于是,国民政府开始着手成立中国赴缅远征军,准备集结部队赴缅作战,保卫滇缅公路,滇缅铁路,保证国际援助物资运输通道的畅通。

 一旦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被日军控制,那国际物资想要进入中国,就只能通过驼峰航线了。

 然而,泱泱大国,需要的战略物资是何等庞大?光靠一个驼峰航线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保卫缅甸,保卫滇缅公路,滇缅铁路,变得尤为重要,迫在眉睫。

 中国远征军的成立,同样迫在眉睫。

 由于任务的重要性,缅甸绝对不容有失,因此,中国远征军的部队必须是精兵强将,才能打败如狼似虎的日军。

 所以,能够入选中国远征军的部队,都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曾经取得昆仑关大捷的第五军杜聿明部200师,就是中国远征军的前锋部队。

 由于226师在北方战场的出色表现,叶大龙的部队,也进入了抗战最高统帅部的视野。

 1942年新历元旦。

 226师师部,一纸电文如约而至。

 “报告。”

 译电员杨佳走进了师部会议室,立正敬礼:“报告师座,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来电,命令我部准备开赴云南腾冲,随时进入缅甸作战,我部防区由八路军中条山独立团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