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血仍未冷温暖的冬天

第1072章 果然不出所料

暮色苍茫。

 今天是十五,月圆之夜,圆月高挂天边,月光如水银泻地一般洒落在孟拱河畔。

 一团副团长莫德松带着向导鲁振华,在附近的村庄寻找船只。

 缅甸老百姓苦日军的残暴久矣,热情高涨,纷纷表示愿意把自己的船只给226师使用,并且可以亲自来撑船。

 当然,缅甸老百姓的船只都是小船,一次一艘船只能渡十几个人。

 但是莫德松等人找到了二十几艘小船,一次就可以渡三百多人,来回二十多次就可以将226师全部官兵,还有相关的物资渡过河。

 由于226师没有情报支持,不知道对岸的情况,为了安全起见,要先派侦察兵到对岸侦察,确认安全之后,大部队才能渡河。

 为了不耽误部队第二天渡河,226师当天晚上就派出一个连的侦察兵渡河,连夜做相关的侦察行动。

 此时,226师的粮食已经见底,而现在恰逢缅甸水稻收获的季节。

 因为远征军的兵峰已经逼近胡康河谷,孟拱河谷,日军大部分兵力都被调走准备迎战,没有功夫去抢缅甸人的粮食,所以,缅甸人手里有大量的粮食。

 226师手里有钱,双方一拍即合,买到了救命的粮食,肉菜,当天晚上在孟拱河边饱餐一顿。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昨天晚上派出去的侦察兵回来报告,方圆十几公里,没有发现敌人的踪迹,对岸是安全的,部队可以渡河。

 吃了早饭,部队开始渡河。

 叶大龙身先士众,乘坐第一批船只,渡过孟拱河。

 上岸之后,过河的官兵与昨天晚上过河的侦察兵一起,在登陆地点附近警戒,以应付突如其来的事件。

 虽然河道只有一百多米宽,但是由于水流比较湍急,往返一次也要大半个小时,一直忙到半夜凌晨三点,才将所有的官兵渡过河。

 叶大龙一直忧心忡忡,担心会遭到日军的袭击,直到此时,才完全放心下来。

 胡康河谷在孟拱河谷以北,226师休息到天亮,顺着孟拱河谷向北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