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血仍未冷温暖的冬天

第1074章 芦苇渡河(第2页)

 他忽然冷笑一声:“我好不容易有一次参加战斗的机会,可不能半途而废,这么多年以来,鬼子一直是我们的手下败将,我相信今天也一样,他们挡不住我们。”

 四团团长赵朋和五团团长赵天养都出生在长江边上,熟习水性,也参加了此次行动。

 鉴于他们团长的身份,叶大龙原来不同意他们参加进来,但是他们软磨硬泡,叶大龙只好同意。

 赵天养笑道:“潘营长说得对,我们226师就是鬼子的克星,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占不到便宜。”

 叶大龙挥了挥手道:“闲话少说,我们顺着河谷前进,看看敌人有没有疏忽的地方,如果有的话,我们就游过去,走吧!”

 众人不再多言,沿着孟拱河谷向北疾行。

 众人一直走了几公里,始终没有发现日军的破绽,对岸一直有手电筒光束照耀,说明有日本人在把守。

 潘天旺皱眉道:“我们走了那么远,却一直有鬼子把守,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赵朋看着河边的芦苇荡,不由得心念一动,喜形于色,脸上充满了兴奋。

 “师座,有了,你看这芦苇荡,这些芦苇杆里面中空,也许我们可以借助芦苇杆呼吸,人潜入水里,无声无息的游到对岸。”

 叶大龙微微一怔,顿时大喜过望,竖起了大拇指:“行啊,这个办法不错,我们可以使用仰泳的姿势,嘴里含着芦苇杆的一端,另一端露出水面,这样就可以解决呼吸的问题,就这么办。”

 众人一想不错,说干就干,立即动手去砍芦苇杆,给自己制作呼吸器。

 叶大龙也给自己选了一个比较长的芦苇杆,忽然间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一百八十多人同时游过去,规模太大,河面上突然多出来那么多芦苇杆,也有可能引起日军的注意,搞不好就暴露了。

 他沉吟良久,终于做出决定,先由一小部分人游过去,秘密将局部的日本兵干掉,然后发送暗号,剩下来的人再过来,这样就稳妥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