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白衣天子白石源中生
第404章 为国储才(第2页)
第一件事就是明确了在全国范围内,加派开征“练饷”七百三十万两,而这还不包括被清军摧残的北直隶和山东两省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方被“体恤百姓”的崇祯皇帝给免了一年的钱粮。
实际上,朝廷也是想多了,那些地方的百姓都被清军给掳走了,免于不免又有什么不同?难道还能去辽东来收税吗?
为何明末时期,山东地方的榆树开始疯长?
就是因为失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土地荒芜得不到有效开垦,从这一年开始,大量的榆树种子开始在鲁西和豫东一带大量落地发芽,形成了大片扎根很深的榆树林。
要知道除了正赋以外,此时的大明额外加派的税款就有“辽饷”五百二十万两,“剿饷”每年增加赋税二百八十万两,如今又增加了七百三十万,由于大明朝廷规定的奇葩的纳税政策,这么多的增加的赋额,至少有七成税额是落在了山西、陕西、河南和南直隶四省的头上,并且朝廷加强了考核,要求地方严格按照各自任务,加强征税力度,一定要完成征税目标;
第二件事,就是京城一带毕竟运粮成本高,需要遣散部分勤王大军,让他们各回原籍就粮。其中安庆右营,按照崇祯皇帝和兵部的意见是,让现任代理都司率领全营前往辽西,直接与清军对战,但是这个方案被新任的内阁首辅薛国观大义凛然地给否决了,理由是安庆右营虽然战功卓越,但是自身的损伤也很大,急需休整和补充,贸然地送到边关,无异于拔苗助长,不利于为国储才。